字好书
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

《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

时间: 2025-04-27 07:45:23

诗句

亭臯危叶乍经霜,过尽惊鸿落吹长。

间上层楼待初月,方壶残漏下三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5:23

原文展示:

亭臯危叶乍经霜,
过尽惊鸿落吹长。
间上层楼待初月,
方壶残漏下三商。

白话文翻译:

在高高的亭台上,树叶刚刚遭遇霜冻,
经过的惊鸿在长风中轻轻落下。
我在楼上静静等待着初升的月亮,
时光如同漏斗,刚好过了三刻。

注释:

  • 亭臯:指高台或亭子。
  • 危叶:形容树叶高悬,似乎摇摇欲坠。
  • :突然、刚刚。
  • 惊鸿:意指美丽的鸟,常用来比喻美人。
  • 吹长:指长风吹来。
  • :在此指“在”。
  • 层楼:高楼。
  • 初月:新月,初升的月亮。
  • 方壶:指漏斗。
  • 残漏:漏水的剩余部分。
  • 三商:古代计时单位,三刻即一小时的三分之一。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惊鸿”一词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出自《红楼梦》中的“惊鸿一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约1030-1100),字子仲,号止庵,北宋时期的诗人、书法家。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表现了诗人对秋天景象的感慨,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亭台、霜叶、惊鸿和初月等意象,展现了一个清冷而又美丽的秋日景象。开头两句通过“亭臯”和“危叶”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高远的感觉,传达出秋天的寒意和孤寂。诗中提到的“惊鸿”则是对美的追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感伤。

接下来两句中,诗人通过“层楼待初月”的静谧场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期待。最后一句提到的“方壶残漏”则暗示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三商的计时方式让人感受到一种古老而悠远的意境。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上又相互交织,既有对秋景的细腻描摹,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亭臯危叶乍经霜:高台上的树叶刚经历霜冻,显示了秋天的来临。
  2. 过尽惊鸿落吹长:美丽的鸟儿在长风中轻轻落下,象征着秋天的静谧。
  3. 间上层楼待初月:诗人在高楼上静静等待初升的月亮,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期待。
  4. 方壶残漏下三商:时间如漏斗般流逝,三刻的流逝让人感到时间的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惊鸿”来比喻美丽,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秋天的霜、惊鸿和初月等意象交相辉映,营造出深远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反映出一种孤独与思索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亭台:象征高远与孤独,寓意诗人内心的情感。
  • 霜叶:表现秋天的寒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惊鸿:象征美好与短暂,反映出诗人对美的追求。
  • 初月:代表希望和新的开始,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 方壶:象征时间流逝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惊鸿”指代什么? A. 美丽的鸟
    B. 秋天的霜
    C. 高楼

  2. “方壶残漏”中“残漏”意指? A. 剩余的水
    B. 时间的流逝
    C. 破碎的壶

  3. 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A. 春
    B. 夏
    C. 秋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月夜的孤独与思索,但更加豪放和洒脱。
  • 杜甫《春望》:关注的是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唐多令 赠别拟须溪 唐多令·岁将阑矣,羁旅京华,欲归不得,揽今追昔,悲从中来。不觉属声之凄异也 唐多令 唐多令 玄武湖同易君左 唐多令 唐多令 咏絮 唐多令 偶忆 唐多令 唐多令 外子客海昌,以词见寄,谱小令答之 唐多令 其三 犹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倒三颠四 片字旁的字 课椅 包含媾的词语有哪些 釆字旁的字 东闯西走 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奉天省 进贤黜奸 包含遑的成语 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折文旁的字 沧海一粟 大陆岛 峭论鲠议 支字旁的字 衣食税租 糸字旁的字 筛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