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5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9:33
和集贤相公摄事出郊
作者: 夏竦 〔宋代〕
台衮承严祀,传呼出禁城。
扢坛将错事,总驷暂观耕。
盈止逾周颂,康哉叶舜赓。
满篝登大穟,首种达初萌。
行馌家为黍,要朋户捧罂。
川长应万耦,树密尽三荆。
有相神休茂,多欢国誉荣。
馀粮充近甸,遗秉富陪京,
碓罢春梁熟。机闲织素成。
休牛鸣笛起,会绩远灯明。
路有遗金在,村无吠犬惊。
熙熙难遍纪,徒仰泰阶平。
这首诗描绘了在郊外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景。诗人提到,祭祀在严肃的氛围中进行,传令从禁城中发出。祭坛上事务繁忙,马车暂时停下,观赏农田的耕作。祭祀的内容丰富,恰似周朝的颂歌,赞美着舜帝的德行。篝火点燃,开始丰收的季节,农田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人们为家中储备黍米,亲朋好友都来捧着罂。河流蜿蜒,田野中牛耕盛况,树木茂密,荆棘丛生。神灵保佑,国家繁荣,人民欢欣鼓舞。余粮丰盈,富饶的田地为京城提供了支持,碓房里的春小麦已经成熟,织机前也开始忙碌。牛鸣声悠扬,笛声奏响,远方的灯火明亮。路边偶尔能见金子,村子里没有犬吠声,宁静而和谐。虽然生活繁忙,却难以记录每一个细节,只能仰望那安定的阶梯。
作者介绍
夏竦(生卒年不详),字子明,号止斋,宋代诗人,出身于士族家庭。他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和人文景观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有隐逸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夏竦担任地方官期间,描绘了他在郊外进行祭祀活动的情景,表现出对国家繁荣、民众安宁的向往和赞美。此时正值宋代中期,国家较为富庶,民生安定,诗中流露出对社会和谐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农田耕作、祭祀活动及乡村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宋代社会的安宁与繁荣。诗人以“台衮承严祀”开篇,强调祭祀活动的庄重,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接着,诗人描绘了农田的丰收,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氛,表现了对农民辛勤耕作的赞美。
诗中“盈止逾周颂”一句,借用周朝的颂歌来强调祭祀的隆重与重要,体现出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同时,诗人通过对丰收的描绘,表现出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期盼,“有相神休茂”的描写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神灵保佑国家安宁的美好愿望。
“村无吠犬惊”表现出乡村的宁静和和谐,诗人在描绘美好田园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将自然、社会和人文浑然一体,展现了丰收与安宁的美好画面,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将祭祀与周颂相提并论,表现了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此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田园风光。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繁荣、人民安宁的向往与赞美,同时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展现了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景。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农耕社会的生活场景,也承载了丰收与和平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台衮承严祀”中的“台衮”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满篝”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