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3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31:27
原文展示: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 邵雍 〔宋代〕
虽未似神仙,能逃暑与寒。 何尝无水竹,未始离林峦。 道不同新学,才难动要官。 时和岁丰后,亦自有余欢。
白话文翻译:
虽然不像神仙那样,但能避开酷暑和严寒。 哪里没有水边的竹林,从未离开过山林和山峦。 道义与新兴的学问不同,才华难以打动高官。 在时局和谐、年成丰收之后,自然也有许多欢乐。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表现自然与人生的哲理,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此诗是邵雍回应内乡李师甫的赠诗,表达了自己虽非高官显贵,但在自然与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也能找到乐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邵雍对李师甫赠诗的回应,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和谐的向往。在北宋时期,新学兴起,但邵雍坚持自己的道义和学问,不随波逐流,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邵雍的这首《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诗中“虽未似神仙,能逃暑与寒”展现了作者虽非超凡脱俗,但能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何尝无水竹,未始离林峦”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亲近。后两句“道不同新学,才难动要官”反映了作者对新兴学问的独立见解,以及对官场的淡泊态度。最后“时和岁丰后,亦自有余欢”则是在社会和谐、农业丰收的背景下,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满足和欢乐。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和谐的向往,以及对新兴学问和官场的独立见解和淡泊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邵雍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高官厚禄 B. 顺应自然,超然物外 C. 热衷于新兴学问 D. 对社会不满
诗中的“何尝无水竹”意味着什么? A. 作者从未见过水竹 B. 无论何处都有自然美景 C. 作者不喜欢水竹 D. 水竹很难找到
“道不同新学”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 A. 支持新兴学问 B. 对新兴学问持怀疑态度 C. 完全反对新兴学问 D. 对新兴学问无感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