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演绎吟 其三

《演绎吟 其三》

时间: 2025-07-26 12:34:30

诗句

何者谓知音,知音只在心。

肝脾无效验,钟鼓漫搜寻。

既若能开物,何须更鼓琴。

来仪非为凤,只是感人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2:34:30

原文展示:

何者谓知音,知音只在心。肝脾无效验,钟鼓漫搜寻。既若能开物,何须更鼓琴。来仪非为凤,只是感人深。

白话文翻译:

什么是知音?知音只存在于心中。肝脾的效验是无效的,钟鼓的搜寻也是徒劳的。既然能够开启事物,又何必再弹琴呢?来仪并非为了凤凰,而是深深地感动人心。

注释:

  • 知音:指理解自己心意的人。
  • 肝脾无效验:比喻外在的物质或形式无法验证内心的真实感受。
  • 钟鼓漫搜寻:比喻徒劳地在外在事物中寻找知音。
  • 开物:开启、理解事物。
  • 来仪:指仪态,这里比喻人的行为或表现。
  • 凤:凤凰,古代象征吉祥的神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以理学思想为基础,强调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实践。这首诗反映了邵雍对于知音的理解,强调知音存在于内心,而非外在的形式或物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邵雍在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时所作,强调真正的知音是内心的共鸣,而非外在的物质或形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知音的独特理解。诗中,“知音只在心”一句,直接点明了知音的本质在于内心的共鸣,而非外在的形式。接着,“肝脾无效验,钟鼓漫搜寻”进一步强调了外在的物质和形式无法验证或找到真正的知音。最后两句“既若能开物,何须更鼓琴。来仪非为凤,只是感人深”则表达了作者认为真正的知音是通过内心的理解和共鸣来实现的,而非外在的炫耀或表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理学思想中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实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者谓知音,知音只在心。

    • 解释:什么是知音?知音只存在于心中。
    • 用词:“何者”用于提问,“只在心”强调知音的本质。
    • 意象:内心。
    • 情感:强调知音的内在性。
  2. 肝脾无效验,钟鼓漫搜寻。

    • 解释:肝脾的效验是无效的,钟鼓的搜寻也是徒劳的。
    • 用词:“无效验”、“漫搜寻”表达徒劳无功。
    • 意象:肝脾、钟鼓。
    • 情感:表达外在形式的无效。
  3. 既若能开物,何须更鼓琴。

    • 解释:既然能够开启事物,又何必再弹琴呢?
    • 用词:“开物”、“鼓琴”对比表达。
    • 意象:开物、鼓琴。
    • 情感:强调内在的理解。
  4. 来仪非为凤,只是感人深。

    • 解释:来仪并非为了凤凰,而是深深地感动人心。
    • 用词:“来仪”、“感人深”表达深刻的影响。
    • 意象:来仪、凤。
    • 情感:强调内心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肝脾无效验”、“钟鼓漫搜寻”比喻外在形式的无效。
  • 对比:“既若能开物,何须更鼓琴”对比表达内在的理解和外在的形式。
  • 拟人:“来仪非为凤”拟人化表达深刻的影响。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知音的内在性和内心的共鸣,而非外在的形式或物质。通过对比和比喻,作者表达了真正的知音是通过内心的理解和共鸣来实现的。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心、肝脾、钟鼓、开物、来仪、凤。
  • 详细解释:心代表内在的共鸣,肝脾和钟鼓代表外在的形式,开物代表理解,来仪代表行为,凤代表外在的炫耀。
  • 文化内涵:心在中国文化中常代表内在的修养和道德,肝脾和钟鼓则代表外在的形式和物质。
  • 象征意义:心象征内在的共鸣,肝脾和钟鼓象征外在的无效,开物象征理解,来仪象征行为,凤象征外在的炫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知音只在心”一句,强调了知音的什么本质?

    • A. 外在的形式
    • B. 内心的共鸣
    • C. 物质的效验
    • D. 钟鼓的搜寻
  2. “肝脾无效验,钟鼓漫搜寻”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 A. 外在形式的无效
    • B. 内心的共鸣
    • C. 物质的效验
    • D. 钟鼓的搜寻
  3. “既若能开物,何须更鼓琴”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 A. 外在形式的无效
    • B. 内心的共鸣
    • C. 物质的效验
    • D. 钟鼓的搜寻
  4. “来仪非为凤,只是感人深”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 A. 外在形式的无效
    • B. 内心的共鸣
    • C. 物质的效验
    • D. 钟鼓的搜寻

答案:

  1. B
  2. A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别》(王维):表达了对于离别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 《送友人》(李白):表达了对于友人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无奈。

诗词对比:

  • 《赠别》(王维)与《演绎吟 其三》(邵雍):两者都表达了对于友情的理解,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离别的情感,而邵雍的诗则强调了知音的内在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详细注释和解析宋代诗人的作品。
  • 《邵雍诗集》:收录了邵雍的诗作,包括《演绎吟 其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地黄 过大庾岭 赠清凉寺和长老 皇太妃阁五首一 李白谪仙诗此诗或谓李白作 和刘孝叔会虎丘时王规甫斋素祈雨不至二首 吉祥寺赏牡丹 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 谢曹子方惠新茶 临城道中作(并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珠落玉盘 包含度的词语有哪些 水晶猴子 神羊儿 包含手的词语有哪些 蝇趋蚁附 舌者兵也 以古方今 嘟哝 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南面之尊 建之底的字 啧啧称美 锦荐 艸字旁的字 糹字旁的字 食字旁的字 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