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3:17
赠浮屠勤上人
王之道 〔宋代〕
隔宿不问道,此语幼所闻。
汩没尘土中,岁晚方得君。
学道戒怠情,成功在精勤。
勤哉勤道者,取名不徒云。
别来十二秋,东游遍温鄞。
持呪动至暮,坐禅常达昕。
寸阴古所惜,君今惜余分。
兢兢穷昼夜,直欲忘斋薰。
轩昂冲天鹤,那容混难群。
我老懒成癖,见君但欢欣。
茅斋无一物,坐对柏子焚。
忽然舍我去,翩若风中云。
这首诗表达了对修道的感慨与对勤奋修行的赞美。诗的开头提到自己小时候听到“隔宿不问道”这句话,暗指修道之路不应懈怠。诗人感叹自己沉浸于尘世繁杂之中,直到岁末才得以见到对方。接着强调修道需戒怠,成功在于精勤,称赞勤奋修道者并非空名。此后,回忆与友人别后已是十二个秋天,自己游历了东边的温州和鄞州。提到持咒至晚上,坐禅时常到天亮。诗人珍惜时间,希望对方也能珍惜剩余的时光。尽管自己年老懒惰,见到对方却感到欣喜。最后表明虽然自己在茅屋中一无所有,却能静坐对着香柏,享受生活的宁静与清幽,忽然间又感受到对方的离去,宛如风中浮云。
王之道,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作品而著称。他的诗风简练而意深,常常蕴含哲理,表达对修道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本诗作于王之道与浮屠勤上人相识后,因其修道勤奋而作。时代背景下,许多士人追求清净道理,诗中体现了对道教哲学的理解和对修道生活的赞美。
这首《赠浮屠勤上人》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首先从对话的角度切入,诗人以自己幼时所听的话语引出对修道的思考,表现了对浮屠勤上人修道精神的敬佩。诗中提到“岁晚方得君”,这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修道者长年累月坚持修行的认可。王之道通过对“勤”的强调,揭示出修道成功的必要条件,反映了他对道理的理解。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尤其在对时间的珍惜和对修行的执着上,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挣扎。在对浮屠勤上人寄予厚望的同时,诗人也流露出自己因年老而生出的懒惰之感,形成一种对比,进一步突显勤奋修道者的可贵。
最后,诗的结尾“忽然舍我去,翩若风中云”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也反映出修道者对世俗的超脱与洒脱,给人以深思,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珍贵。王之道在这首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浮屠勤上人的敬仰,也抒发了自己对修道生活的渴望与自省,深刻而耐人寻味。
隔宿不问道,此语幼所闻。
隔了一晚未曾询问道理,这句话我从小就听过。
汩没尘土中,岁晚方得君。
沉浸在尘世中,直到年末才得以见到你。
学道戒怠情,成功在精勤。
修道要警惕懒惰,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奋。
勤哉勤道者,取名不徒云。
勤奋的修道者,名声不是空口无凭。
别来十二秋,东游遍温鄞。
自从分别已有十二个秋天,游历了温州和鄞州。
持呪动至暮,坐禅常达昕。
持咒到晚上,常常打坐直到清晨。
寸阴古所惜,君今惜余分。
每一寸时间都应珍惜,你现在也应该珍惜剩余的时光。
兢兢穷昼夜,直欲忘斋薰。
小心谨慎地度过昼夜,几乎忘却了斋戒与熏香。
轩昂冲天鹤,那容混难群。
高昂的气质如同冲天的仙鹤,岂能与凡人混同。
我老懒成癖,见君但欢欣。
我因年老而懒惰,但见到你仍感到欢喜。
茅斋无一物,坐对柏子焚。
在简单的茅屋中一无所有,坐着对着香柏焚香。
忽然舍我去,翩若风中云。
忽然间你离开了我,像风中的云朵一样轻盈。
整首诗以对浮屠勤上人的赞美为主线,表现出诗人对勤奋修道精神的推崇与对自己懒惰的自省。同时,通过对时间的珍惜和对友人离去的惋惜,深化了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道教文化中的超脱与宁静。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友情的歌颂
B. 对勤奋修道的赞美
C. 对生活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寸阴”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时间的珍贵
C. 一种修行方法
“忽然舍我去,翩若风中云。”中的“舍我去”指的是什么?
A. 离开朋友
B. 离开世俗
C. 离开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