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0:24
入瓶过十日,愁落幸开迟。
不借春风发,全无夜雨欺。
香来清净里,韵在寂寥时。
绝胜山中树,游人或未知。
这瓶梅花已经放了十天,虽然让我感到忧愁,但好在它开得迟些。不依赖春风的吹拂,也不受夜雨的侵扰。它的香气在清静的环境中飘散,韵味在寂静的时刻显现。它比山中的梅树更为出众,游人可能对此并不知晓。
作者介绍:谭元春,明代诗人,工于词,擅长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诗人对梅花的独特情感,梅花在中华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诗人通过梅花表达了对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的思考。
《瓶梅》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古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美的深刻领悟。开头两句描绘了梅花在瓶中的状态,十天的时间使得花朵的生命如白驹过隙,令人忧心它的凋零。然而,诗人却感到欣慰,因为梅花的开放并不急于春风的催促,也不受夜雨的侵扰,这种宁静与从容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节奏的理解和感悟。
接下来的句子提到“香来清净里,韵在寂寥时”,这里的“香”和“韵”象征着梅花的高尚品质和独特魅力,它们在安静的环境中愈显珍贵。这不仅仅是对梅花的赞美,更是对一种生活态度的提倡——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珍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充满韵味的瞬间。
最后一句“绝胜山中树,游人或未知”,诗人将瓶中的梅花与山中的梅树相比较,认为瓶中梅花更为出众,意在强调内在的美和独特性。游人未必能意识到这份美好,这不仅是对梅花的赞美,更是对那些能够体会到细腻之美的人发出的感慨。
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美的执着追求,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梅花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在喧嚣世界中追求内心宁静与美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梅花在瓶中放了多少天?
A. 五天
B. 十天
C. 二十天
诗人对梅花的感情是:
A. 忧愁与无奈
B. 高兴与庆幸
C. 既忧愁又欣慰
诗中提到的“游人或未知”指的是:
A. 游人不知道梅花的美
B. 游人不知道梅花的香
C. 游人不喜欢梅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但更侧重于梅花在严寒中的坚韧性。谭元春的《瓶梅》则更强调梅花的内在美与独特的生活态度,两者都体现了对梅花的热爱,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