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0:30
原文展示:
兵后逢张孝廉醇 高启 〔明代〕
前年远别君父子,遭乱相传皆已死。 今朝南陌忽逢君,为识人中语音似。 君言从亲渡海涛,欲避兵祸辞官曹。 间关仅得返乡里,脱命罗罔真秋毫。 问我胡为亦憔悴,十月孤城陷围内。 艰难两地得俱全,政荷皇天怜我辈。 相看握手非偶然,痛饮岂得愁无钱。 城中故旧散欲尽,君来使我忘忧悁。 还思当年事未改,车马红尘浩如海。 等闲列第化秦灰,试问主人谁复在。 请君看此应感吁,世间富贵皆空虚。 客游且莫更弹铗,读书归卧先人庐。
白话文翻译:
前年我们父子远别,因战乱传闻你们都已去世。 今天在南边的街道上突然遇见你,因为你的声音在人群中显得特别。 你说你为了躲避战乱,辞去了官职,随亲人渡海。 历经艰难险阻才回到家乡,幸免于难真是万幸。 你问我为何也如此憔悴,是因为十月时孤城被围困。 我们两人在艰难中都得以保全,真是多亏了上天的怜悯。 我们相见并非偶然,痛快地喝酒,哪会因为没有钱而发愁。 城中的老朋友几乎都散去了,你的到来让我忘却了忧愁。 回想当年,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车马喧嚣,尘土飞扬。 那些普通的宅第如今已化为灰烬,试问曾经的主人还在吗? 请你看看这些景象,应该会感慨,世间的富贵都是虚幻的。 作为游子,不要再弹剑叹息,还是读书归隐,回到先人的居所吧。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明代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是在战乱后偶遇旧友张醇时所作,反映了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个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战乱之后,诗人高启在战乱中与友人张醇失散,后来在战乱平息后偶然重逢。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苦回忆,对友人幸存的欣慰,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诗人高启与友人张醇在战乱后的重逢,展现了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个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前年远别君父子,遭乱相传皆已死”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战乱的恐惧。而“今朝南陌忽逢君,为识人中语音似”则展现了重逢的惊喜和不易。诗人在描述友人的经历时,用“间关仅得返乡里,脱命罗罔真秋毫”来表达友人历经艰险才得以幸存的艰辛。最后,诗人通过对“世间富贵皆空虚”的感慨,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战乱的痛苦回忆,对友人幸存的欣慰,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人通过与友人的重逢,表达了对战乱的恐惧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认识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君”是指谁? A. 张孝廉醇 B. 高启的父亲 C. 高启的朋友 D. 高启的兄弟
诗人为何感到憔悴? A. 因为贫困 B. 因为战乱 C. 因为疾病 D. 因为失恋
诗中“脱命罗罔真秋毫”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A. 幸免于难是极小的幸免 B. 逃脱了罗网般的险境 C. 秋天的毫毛很细 D. 罗网中的秋毫很难找
诗人最后建议“客游且莫更弹铗”,这里的“弹铗”是什么意思? A. 弹奏乐器 B. 叹息 C. 练习剑术 D. 弹奏琴弦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