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子夜歌

《子夜歌》

时间: 2025-04-23 09:22:35

诗句

染蘖作侬衾,持冰置侬枕。

城乌夜夜啼,苦寒不成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9:22:35

原文展示:

染蘖作侬衾,持冰置侬枕。城乌夜夜啼,苦寒不成寝。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夜晚,染成紫色的草做成了我的被子,手中握着冰块放在我的枕头上。城里的乌鸦夜夜啼叫,冷得让我无法入睡。

注释:

字词注释:

  • 染蘖:染色的嫩草,常用来做被褥。此处强调寒冷的天气和不适的睡眠环境。
  • :我、我的意思,古汉语中的自称。
  • :指枕头。
  • 城乌:指城里的乌鸦,象征着夜晚的孤寂和凄凉。
  • 夜夜啼:夜夜的鸣叫,表明烦扰和不安的情绪。
  • 苦寒:形容寒冷的程度,苦字突出寒冷带来的痛苦。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写寒夜及乌鸦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孤寂和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温暖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文组(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擅长写诗,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而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寒冷的夜晚,诗人在孤独中感受到自然界的冷酷,借烘托出内心的孤寂和对温暖的渴求。

诗歌鉴赏:

《子夜歌》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描绘了寒冷的夜晚和内心的孤独。诗中用“染蘖”与“冰”对比,展现了诗人的生活困境与对温暖的渴望。被褥是用草编织而成,反映了生活的艰辛;而冰块放在枕头上,则是对寒冷极致的感受,令人不寒而栗。再加上“城乌夜夜啼”的描写,乌鸦的叫声宛如夜晚的哀鸣,显得格外凄凉,增强了孤独感与冷冽的氛围。这首诗不仅是对外部环境的描绘,更深刻地反映了人对温暖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无奈,是一种情感的真实流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染蘖作侬衾:寒冷的夜晚,诗人用染色的草编织成被子,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对温暖的渴望。
  2. 持冰置侬枕:手中握着冰块放在枕头上,极度寒冷的感受,强调了诗人内心的苦楚。
  3. 城乌夜夜啼:乌鸦在夜晚不停地鸣叫,象征着孤独和不安,反映了诗人的心理状态。
  4. 苦寒不成寝:寒冷让诗人无法入睡,表现出对温暖的强烈渴望和内心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比:用“染蘖”和“冰”形成鲜明对比,强调寒冷的无情与生活的困境。
  • 拟人:乌鸦的叫声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孤独感。
  • 意象:草、冰、乌鸦等意象共同构成了寒冷和孤独的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寒冷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温暖生活的渴求与对孤独的感叹,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染蘖:象征温暖与舒适的追求。
  2. :象征寒冷与痛苦。
  3. 城乌:象征孤独与哀伤。
  4. 夜晚:象征无尽的孤寂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子夜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陆文组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染蘖”是用来做什么的?

    • A. 被子
    • B. 枕头
    • C. 餐具
  3. 诗人为什么无法入睡?

    • A. 读书太累
    • B. 城里的乌鸦叫声
    • C. 吃了不好的东西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中李白通过明月表达思乡之情,和《子夜歌》中的孤独感形成对比。李白的诗歌更具浪漫色彩,而陆文组则突出了现实的寒冷与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陆文组研究》

相关查询

寄题筠州钱有文明府新昌小道院 新津道中 初冬近饮酒作 夜宴曲 虎丘六绝句·白莲池 冬至夜发峡州舟中作 斑骓 赏海棠三绝 早衰不寐 喜收知旧书,复畏答,书二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字旁的字 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浇靡 贫俭 狼须 包含扪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文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膺的词语有哪些 不相闻问 双人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推贤乐善 气字旁的字 小子后生 骚人雅士 打天下 南冠楚囚 面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