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靖州判官陈子从山水图十韵·松径晚步

《和靖州判官陈子从山水图十韵·松径晚步》

时间: 2025-05-07 16:10:46

诗句

松柏不受彫,此亦易知耳。

须看竹有筠,与松相表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10:46

原文展示

松柏不受彫,此亦易知耳。
须看竹有筠,与松相表里。

白话文翻译

松树和柏树都不容易被雕刻,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但要看竹子必须有筠(竹子的节),这与松树相辅相成。

注释

  • 松柏:指松树和柏树,象征坚韧和长寿。
  • :雕刻,这里指受损或改变。
  • :竹子的节,象征着节操和品格。
  • 表里:表面的和内在的,松与竹在某种程度上是互补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040-1099),字德明,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文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欣赏。诗人通过对松竹形态和特性的描绘,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理解与感悟,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松树、柏树和竹子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独特特性和内在联系。松柏象征着坚韧与长寿,而竹子则代表着节操与灵动。诗人通过对这两种植物的对比,揭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诗的开头“松柏不受彘,此亦易知耳”,直接表明了松柏的特性,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容易让人联想到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古代文人中被广泛推崇,因而松柏也成为了文人志向的象征。

接着,诗人转而关注竹子的特性,提到“须看竹有筠”,强调竹子的节操与松树的相辅相成。这里的“表里”不仅仅是形态上的对比,更是对内在品质的深刻理解。竹子在风中摇曳,给人一种灵动而不失韧性的感觉,这种特性与松树的刚劲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松竹的对比,传达出一种哲理:坚韧与灵动、刚强与柔韧之间的和谐共存。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不仅是对外界的描写,更是对内心情感的反映,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松柏不受彘,此亦易知耳。
    这句强调松树和柏树的坚韧,表明这种特性是显而易见的。

  2. 须看竹有筠,与松相表里。
    这句引入了竹子的特性,指出竹子的节与松树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二者的互补性。

修辞手法

  • 对比:松柏与竹子的对比,体现出自然界中截然不同的生物特性。
  • 象征:松柏象征刚强与长寿,竹子象征节操与灵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理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在生活中,既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也需灵活应变的智慧。这种哲理在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意象分析

  • :象征坚韧和高洁。
  • :象征长寿和不屈。
  • :象征灵动和节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松柏象征了什么? A. 灵动与柔韧
    B. 坚韧与长寿
    C. 短暂与脆弱
    D. 冷酷与无情
    答案:B

  2. “须看竹有筠”中的“筠”指的是什么? A. 竹子的根
    B. 竹子的叶
    C. 竹子的节
    D. 竹子的花
    答案:C

  3.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生活的无常
    B. 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C. 人生的痛苦与挣扎
    D. 社会的纷争与矛盾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竹里馆》: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与魏了翁的《松径晚步》都以自然为题材,王维更注重山水的细腻描绘,而魏了翁则侧重于植物特性的哲理思考,两者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洞霄宫 咏丹桂 挽莫与伦 头清音亭 题翠蛟亭 嘉定二年秋重游洞霄宫 濠梁凯歌 洞霄纪游 翠蛟峰 次忠定史越王丹桂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衡的成语 讲信修睦 司法解释 韦字旁的字 满堂灌 远引曲喻 穷形极相 逆开头的成语 缵承 笑开头的成语 彐字旁的字 乱妄 分星掰两 物有生死,理有存亡 干字旁的字 长才短驭 止字旁的字 酉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