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1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2:36
惜红衣 忆游西湖和白石韵
作者: 张伯驹
水贴轻云,风熏丽日,暗添吟力。
细浪平波,奁函净澄碧。
浓妆淡抹,沉醉得南来词客。
喧寂,秾李冶桃,闹春光消息。
车尘巷陌,倦游归来,征衫酒痕藉。
贪欢不恋旧国,隔天北。
为想柳边花外,能有几番游历。
待甚时重到,轻载一船山色。
在轻薄的云层下,水面波光粼粼,春风拂面,仿佛增添了我吟咏的力量。
细小的波浪和清澈的湖水,宛如清洁的奁函,映出碧蓝的天空。
那浓妆淡抹的美人,醉倒了南来游子的诗情。
喧闹与宁静,繁花似锦的桃李,传递着春天的消息。
在繁华的尘世中,归来的游子疲惫不堪,身上的酒痕仍未消散。
贪恋欢乐,不再眷恋故乡,遥望北方。
我想念柳树旁、花丛外,能有多少次游历呢?
不知何时再访,轻轻装载一船山水的美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南来词客”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追求美景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诗意的追求。
作者介绍:
张伯驹(1890-1966),字仲华,号陶庵,近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他在艺术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在山水画方面,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其诗作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张伯驹游览西湖之际,表现了他对美景的留恋,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思考。西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诗中融合了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展现了张伯驹的艺术风格。
《惜红衣 忆游西湖和白石韵》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诗人在游西湖的过程中,细腻地描绘了湖光山色与人情世态。开头几句以“水贴轻云,风熏丽日”描绘出西湖的秀丽景致,生动地展现了春日的美好。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渗透着作者内心的感慨:在美丽的风景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吟咏力量,仿佛将大自然的美与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浓妆淡抹”的比喻,将美丽的风景与南来诗客的心境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尽留恋和对艺术的渴望。在“车尘巷陌,倦游归来”一句,可以看出诗人经历了繁华与喧嚣后,感受到的疲惫和对故乡的思考。最后,诗人以“轻载一船山色”结尾,表达了对未来再游西湖的期待与向往,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与意象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例如,“浓妆淡抹”比喻自然的美丽;“轻载一船山色”则是形象地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未来再游的期待,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寄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南来词客”指的是:
A. 来自北方的诗人
B. 来自南方的诗人
C. 不明来源的诗人
D. 只在西湖吟咏的诗人
“贪欢不恋旧国”意味着: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欢乐的追求
C. 对春天的渴望
D. 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轻载一船山色”的意象表达了什么?
A. 对故乡的依恋
B. 对未来游历的期待
C. 对春天的憧憬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伯驹的《惜红衣》与李白的《静夜思》在主题上都涉及对美好景色的留恋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张伯驹更注重自然的描绘和游历的期待,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对故乡的思念。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美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