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适安旅次

《适安旅次》

时间: 2025-08-07 19:35:28

诗句

槛蒲行碧瘦,林叶得红深。

客子倦长夜,居人催暮砧。

风梢窗纸急,月转药栏阴。

高枕已无睡,寒螿休苦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19:35:28

适安旅次

作者: 杨冠卿 〔宋代〕


原文展示:

槛蒲行碧瘦,林叶得红深。
客子倦长夜,居人催暮砧。
风梢窗纸急,月转药栏阴。
高枕已无睡,寒螿休苦吟。

白话文翻译:

栏杆边的蒲草显得瘦弱而翠绿,树叶在秋天里变得红艳而浓密。
旅人对漫长的夜晚感到疲倦,家乡的人在催促着晚餐的锣声。
窗外的风使窗纸发出急促的声响,月光慢慢移到药栏上,洒下阴影。
躺在枕头上怎么也无法入睡,寒夜里虫声让我不禁吟唱苦楚。

注释:

  • 槛蒲:指栏杆边的蒲草,常用来描绘秋天的景色。
  • 客子:旅人,身在异乡的人。
  • :指砧板,这里引申为家乡人做饭的声音。
  • 寒螿:寒夜中的虫声,表现了孤独和寂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冠卿,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常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

创作背景:
《适安旅次》创作于旅途中,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孤独与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旅途的无奈。

诗歌鉴赏:

《适安旅次》是一首描绘旅途孤独心境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示了秋天的气息和夜晚的幽静。首联“槛蒲行碧瘦,林叶得红深”,既写出了秋天的色彩变化,也隐含着人生的无常与萧条。接下来的“客子倦长夜”,展现了身为旅人的疲惫与思乡之情,仿佛让读者感受到他无尽的孤独。诗中“风梢窗纸急,月转药栏阴”两句,描绘了窗外的自然变化,增强了诗的氛围,给人以清冷与寂静的感受。最后两句“高枕已无睡,寒螿休苦吟”则直白表达了内心的苦闷与烦躁,虫声似乎在唤醒他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从自然到人心的变化,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秋天的蒲草和树叶,表现出季节的变化和生机的减少。
  • 第二句强调旅人的疲倦与家乡人生活的节奏,形成鲜明对比。
  • 第三句通过风和月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夜晚氛围。
  • 第四句则直接表达了内心的烦闷,虫声无意中加重了这种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比: 旅人和家乡人的生活状态形成对比,突显孤独感。
  • 拟人: 风和月被描绘得似乎有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旅人在异乡的孤独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且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槛蒲:象征着旅途的孤独与凋零。
  • 林叶:代表自然的变化,隐喻人生的无常。
  • 寒螿:虫声象征寂寞,表现诗人的内心苦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枕已无睡”意指什么?

    • A) 不想睡觉
    • B) 睡得很香
    • C) 无法入睡
    • D) 睡眠很浅
  2. 诗中提到的“砧”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食物
    • B) 家乡的声音
    • C) 旅行的工具
    • D) 一种乐器

答案:

  1. C) 无法入睡
  2. B) 家乡的声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对比,两首诗都描写了自然景色,但《适安旅次》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鹿柴》则展现了宁静的自然与诗人内心的平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摸鱼子·买陂塘旋载杨柳 摸鱼子 明初赋摸鱼子寿予,既次其韵,而可 摸鱼子 赋玉簪,用明初韵 摸鱼子 寄秀水周青士缪天自 摸鱼子 和陈廉谦六咏萤 摸鱼子 甲辰季秋,与夏颐贞同在吴门,屡有 摸鱼子 题吴竹桥仪部小湖田乐府 摸鱼子 新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戈字旁的字 雷嗔电怒 先字旁的字 忍辱含羞 杂变 稳展 心无挂碍 長字旁的字 怜香惜玉 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瓜字旁的字 国家多难 衽革枕戈 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主情造意 卜字旁的字 RFID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