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4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41:09
作者: 杨冠卿 〔宋代〕
槛蒲行碧瘦,林叶得红深。
客子倦长夜,居人催暮砧。
风梢窗纸急,月转药栏阴。
高枕已无睡,寒螿休苦吟。
栏杆边的蒲草显得瘦弱而翠绿,树叶在秋天里变得红艳而浓密。
旅人对漫长的夜晚感到疲倦,家乡的人在催促着晚餐的锣声。
窗外的风使窗纸发出急促的声响,月光慢慢移到药栏上,洒下阴影。
躺在枕头上怎么也无法入睡,寒夜里虫声让我不禁吟唱苦楚。
作者介绍:
杨冠卿,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常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
创作背景:
《适安旅次》创作于旅途中,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孤独与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旅途的无奈。
《适安旅次》是一首描绘旅途孤独心境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示了秋天的气息和夜晚的幽静。首联“槛蒲行碧瘦,林叶得红深”,既写出了秋天的色彩变化,也隐含着人生的无常与萧条。接下来的“客子倦长夜”,展现了身为旅人的疲惫与思乡之情,仿佛让读者感受到他无尽的孤独。诗中“风梢窗纸急,月转药栏阴”两句,描绘了窗外的自然变化,增强了诗的氛围,给人以清冷与寂静的感受。最后两句“高枕已无睡,寒螿休苦吟”则直白表达了内心的苦闷与烦躁,虫声似乎在唤醒他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从自然到人心的变化,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旅人在异乡的孤独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且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高枕已无睡”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砧”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对比,两首诗都描写了自然景色,但《适安旅次》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鹿柴》则展现了宁静的自然与诗人内心的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