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8:38
高山如高人,可仰不可亵。
山中老锄犁,山前走车辙。
终日对孱颜,如目不见睫。
高人与高山,千里风期接。
妙思入青冥,毫端寄明灭。
况复簿领中,见此寒岌页。
悠然境意会,刍豢端自悦。
手板亦何为,趋势走背汗浃。
从渠且倒持,吾自支吾颊。
高山就像高人一样,令人仰望却不可亵渎。
山中耕作的老农和山前的车辙痕迹,
整天面对着苍白的面容,仿佛眼睛看不到睫毛。
高人与高山,千里之外的风都能相互接通。
妙思渗入青冥,笔尖寄托着明暗的情感。
更何况在簿子的边缘,看到这寒冷的笔记。
悠然自得的境界令人体会,随意的生活自得其乐。
手掌又有什么用呢,趋势使我满身汗水。
只是随意地倒持着笔,我自顾自地微笑。
吴儆,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体现出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善于用意象表达深邃的情感。
《题新安佥厅拄笏亭》创作于宋代新安地区,诗中反映了诗人对高山的仰慕与人生态度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感悟,体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方式。
这首诗通过高山与高人的比喻,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篇以“高山如高人”引入,既是对自然的描述,也是对高尚人格的向往。接着,诗人描绘了山中老农的耕作,和车辙的痕迹,展现出一种朴实的生活场景,似乎在告诉我们,真正的高尚并不只存在于高山之上,更在于生活的点滴中。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以“终日对孱颜”揭示了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疲惫与无奈,似乎在探讨人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然。接下来的“妙思入青冥,毫端寄明灭”,则表现出诗人在思绪的飞扬与创作上的追求,表达了在高山的启发下,灵感的迸发。
最后几句则可以看作是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诗人以悠然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琐碎,强调了生活的本质在于自得其乐。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平和而深邃的气质,既有对自然的敬仰,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仿佛在诠释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生活中寻求内心宁静与自得的态度,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
诗中“高山如高人”所表达的意境是什么?
A. 对自然的崇敬
B. 对人的轻视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时间的感慨
“终日对孱颜”中“孱颜”指的是什么状态?
A. 清晰的面容
B. 苍白的面容
C. 开心的面容
D. 疲惫的面容
诗中提到的“妙思入青冥”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生活的迷茫
B. 诗人灵感的迸发
C. 诗人对自然的描绘
D. 诗人对人生的失望
吴儆的《题新安佥厅拄笏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与人生哲学的思考。王维通过描绘自然的宁静,反映内心的平和;而吴儆则通过高山与高人的比喻,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及自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