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0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4:08
原文展示:
舟中遇雪
梅尧臣
晓风鸣大泽,春雪下长河。
沙草缘堤没,杨花拂水多。
惊鸥不知远,候雁几闻过。
欲问耶溪转,今朝奈兴何。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风在广阔的湖面上呼啸,春天的雪花轻轻飘落在长河之上。
沙草淹没在堤岸旁,杨花随水漂荡得十分频繁。
惊飞的鸥鸟似乎不知飞得有多远,候鸟几次掠过耳边。
我想问问耶溪的水流变化,今天天气这样,心情又该如何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香川,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梅尧臣游历时,正遇春雪天气,诗人通过描写舟中景象,反映出春天的气候变化和内心的感悟。春雪既有美感,也带来寒意,诗人借此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舟中遇雪》是一首描写春雪景色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悟。诗的开头以“晓风鸣大泽”引入,描绘了清晨微风轻拂湖面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春雪下长河”则带出春天的雪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春天的温暖,又有雪的寒冷,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换。
第三句“沙草缘堤没,杨花拂水多”描绘了河岸的沙草被淹没,杨花随水飘荡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变化。诗中“惊鸥不知远,候雁几闻过”则通过对鸟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考。最后一句“欲问耶溪转,今朝奈兴何”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迷惑与无奈,暗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
整首诗浑然一体,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体现了宋代诗人的情怀与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晓风鸣大泽”里的“鸣”赋予了风以生命,使自然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变化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未来的迷惘。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春雪”指的是哪个季节的雪?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夏天
诗中“晓风鸣大泽”中的“鸣”指的是什么?
A. 鸟鸣
B. 风声
C. 水声
D. 人声
“欲问耶溪转”中,诗人想要问什么?
A. 河流的深度
B. 未来的变化
C. 生命的意义
D. 风的方向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