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4:00
和中道雨树
梅尧臣 〔宋代〕
一旬苟不雨,万木昏苍苍。
朝见洗林叶,动摇生辉光。
晚逢开疏阴,枝上漏微阳。
翠色固以好,安得无秋霜。
这首诗的意思是:如果一旬(十天)没有下雨,万树便会显得暗淡无光。早晨看到洗净的树叶,微风吹动,闪耀着光辉。傍晚时分,稀疏的阴影中,阳光透过树枝洒下微弱的光线。树木的翠绿本是美丽的,怎能没有秋霜的侵袭呢?
本诗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思考,表现了对雨水和阳光的依赖,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脆弱。
梅尧臣(1002-1060),字子瑶,号松隐,宋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人推崇。梅尧臣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关注生活的细节,常勾勒出浓厚的乡土气息。
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的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交织,诗人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对生命和自然规律的思考。
《和中道雨树》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诗中以“苟不雨”引入,直接表达了干旱给大自然带来的影响,万木苍茫,暗淡无光,显示出自然的脆弱与无助。接着,诗人通过“洗林叶”的意象,展现了雨水的美好,仿佛洗净了尘埃,带来了生机与光辉。早晨的树叶在阳光照耀下,动摇生辉,形成了与干旱时截然不同的美丽景象。
傍晚的描写则带出了一种宁静的氛围,稀疏的阴影中透出的微阳,为诗增添了一丝温暖。然而,在美丽的背后,诗人不禁发出感慨,树木的翠色虽美,却难逃秋霜的侵袭。这一感慨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无奈接受。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自然的变化、生命的短暂,以及人对自然的感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与哀愁,使得这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交织。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的感慨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之情。
“一旬苟不雨”中的“旬”是什么意思?
诗中描绘的“洗林叶”是指什么?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较,梅尧臣的《和中道雨树》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而杜甫则关注社会现实与人间苦难。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