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3:22
谁将万古倚云剑,刺破苍石天窗开。
下贮泓渊不可极,有时月漏清光来。
谁用那把千古的倚云剑,刺破了苍石的天窗?
深渊之下蕴藏着无尽的水,有时清澈的月光透过漏斗照射而来。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升之,号香亭,宋代诗人,擅长五言诗,作品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表达个人情感。
此诗创作于梅尧臣隐居之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梅尧臣的《和张簿宁国山门六题·碧云洞》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在面对自然时的感悟与思索。诗的开头以“谁将万古倚云剑”发问,勾起读者的思考,似在探讨历史的悠久与人类的梦想。接着“刺破苍石天窗开”,则用锐利的比喻描绘了人类追求理想的勇气,仿佛在说,只有勇于挑战,才能打开新的视野。
第二联“下贮泓渊不可极”,通过描绘深渊的无尽,反映了人类内心的深邃与复杂。而“有时月漏清光来”则给人以希望,暗示在黑暗的深渊中,总会有光明的时刻降临。整个诗歌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意象,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
整首诗围绕人类理想、探索与希望的主题展开,强调了即使在黑暗中,也总会有光明指引方向。
诗中“万古”指的是:
A. 一百年
B. 千年
C. 极其悠久的时间
“泓渊”在诗中象征:
A. 浅显的知识
B. 深邃的内心
C. 外在的美
诗歌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 努力与希望
B. 绝望与黑暗
C. 持久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