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41:10
巫峡山,西来昂伏知几变。
扶舆转磅礴,浑沌开生面。
中擘行悬流,晴碧天一线。
石根浪文摺,龛窦相贯穿。
最高壁斗间,衣褶横素练。
参差缀红雪,黄云覆葱蒨。
其巅翳丛木,深窈兀古殿。
三窍连嵚崟,残简隐约见。
世传此兵书,异人之所撰。
大始留至今,文字磨灭半。
坤灵护取将,赤日下雷电。
吾闻蜀汉地,吴魏经百战。
赵宋亦后服,俘囚始郡县。
皇明取明升,旋凯不遗箭。
急峡掌为平,安流歌禹甸。
只今芗溪航,上下日百遍。
谁悲蜀道难,烟景有余恋。
理极乱恒倚,黄巾焰微煽。
飞书数上闻,宵旰重西眷。
素翁久收局,诏起填行院。
兵寄老一身,支撑出门倦。
仗剑追昔游,征衫泪为溅。
辞家日千里,许国心一片。
濒春雨绵密,溯峡风良便。
愿言扫妖氛,黄石授终卷。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41:10
巫峡山,西来昂伏知几变。扶舆转磅礴,浑沌开生面。中擘行悬流,晴碧天一线。石根浪文摺,龛窦相贯穿。最高壁斗间,衣褶横素练。参差缀红雪,黄云覆葱蒨。其巅翳丛木,深窈兀古殿。三窍连嵚崟,残简隐约见。世传此兵书,异人之所撰。大始留至今,文字磨灭半。坤灵护取将,赤日下雷电。吾闻蜀汉地,吴魏经百战。赵宋亦后服,俘囚始郡县。皇明取明升,旋凯不遗箭。急峡掌为平,安流歌禹甸。只今芗溪航,上下日百遍。谁悲蜀道难,烟景有余恋。理极乱恒倚,黄巾焰微煽。飞书数上闻,宵旰重西眷。素翁久收局,诏起填行院。兵寄老一身,支撑出门倦。仗剑追昔游,征衫泪为溅。辞家日千里,许国心一片。濒春雨绵密,溯峡风良便。愿言扫妖氛,黄石授终卷。
巫峡的山峦,西边高耸,变幻莫测。车轮转动在雄浑的山势上,朦胧的天地渐渐显露出新的景象。悬流从中分开,晴空万里如一条丝线。石根下的浪花卷曲,洞窟相互交错。最高的山壁之间,白色的云彩如衣裙般飘荡。红色的花点缀在雪白的山间,黄云笼罩着青翠的树木。山顶上浓密的树林,深邃而古老的殿宇隐现其中。三条山道相连,残缺的古籍隐约可见。流传至今的兵书,是异人所作。自古以来保留下来的,字迹已磨灭一半。大地的灵气保佑将领,烈日下雷声轰鸣。我听说蜀汉的地方,吴魏经历了无数战斗。赵宋也曾屈服,俘虏和囚犯开始分治郡县。皇明建立后,迅速凯旋不留箭矢。急流中变得平坦,安流的歌声宛如大禹治水。如今在芗溪航行,上下游日复一日。谁在悲叹蜀道艰难,烟雾缭绕中留恋往昔。道理虽极混乱,却常常依赖,黄巾的火焰微微煽动。飞书从上面传来,夜晚和晨曦都倍感亲切。素翁早已收拾兵器,诏令起草填充行院。兵器寄托着我的一生,支撑着我疲惫的身躯出门。手握剑追忆往昔,征衣上泪珠潸然落下。离家已经千里,报国的心情如同一片纯洁。面对春雨绵绵,顺流而上风和日丽。愿意扫除妖邪,黄石的兵法能全卷奉上。
林俊,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诗闻名,其作品常体现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写和对历史的深思。
《兵书峡》创作于明代,是在国家动荡和战乱频繁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巫峡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兵书峡》是一首具有丰富意象的山水诗,通过描绘巫峡的雄伟山川与历史沉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理解。诗中,巫峡的壮丽景象与古代兵书的智慧交相辉映,构成了诗人内心的思索与情感的交织。诗的开头以“巫峡山,西来昂伏知几变”引入,生动地描绘了巫峡的雄伟,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如“晴碧天一线”、“石根浪文摺”等,展现了巫峡的自然美。
随着诗歌的推进,作者逐渐将视角转向历史,提到蜀汉、吴魏等历史背景,表达了对历史上无数战役的追忆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尤其是“急峡掌为平,安流歌禹甸”一句,既反映了人们对安定生活的期望,也蕴含着对历史悲剧的反思。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修辞的技巧,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交融,使得这首诗在描绘壮丽山水的同时,又深刻地探讨了历史的沧桑,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历史和个人情感的思考。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巫峡的壮丽与历史的变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
选择题: 巫峡位于哪个地区?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黄巾”指的是__(填入历史事件或人物)。
判断题: 本诗主要描绘的是巫峡的自然景观。 (对/错)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兵书峡》的诗意与背景,增强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