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凭高

《凭高》

时间: 2025-05-10 04:56:37

诗句

几处空城画角催,凭高暮色暂相开。

江流不断龙雷动,日落斜临{土壁}堄来。

短发三秋常望气,故人千里共登台。

干戈已隔霜前信,高柳频年雁未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56:37

原文展示:

几处空城画角催,
凭高暮色暂相开。
江流不断龙雷动,
日落斜临土壁堄来。
短发三秋常望气,
故人千里共登台。
干戈已隔霜前信,高柳频年雁未回。

白话文翻译:

在几处空旷的城池中,画角声催促着我,
站在高处,暮色渐渐明开。
江水奔流不息,仿佛龙雷在咆哮,
夕阳斜照,映照着土壁的边缘。
在这短暂的三秋时节,我常常仰望天际,
与千里之外的故人共享登高的乐趣。
战乱已然隔绝了往日的联系,
高大的柳树下,候鸟一年又一年地未曾归来。

注释:

  • 空城:指没有人烟的城池,象征着凄凉和孤独。
  • 画角:古代乐器,常用于军中信号,暗示时局动荡。
  • 凭高:指站在高处观看,体现了一种思考与回望。
  • 江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尽。
  • 短发:可能指年轻,或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表达对故人的怀念。
  • 干戈:指战争,代表了动乱的历史背景。
  • 高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失去,雁归不来,隐含对故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邺嗣(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仲明,号白云,生于王朝动荡之际,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影响了其创作风格,多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凭高》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时,诗人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体现了对故国的眷恋和对故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凭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愁苦的背景下的孤寂与思念。开篇"几处空城画角催",以空城与画角声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无人的寂寥与紧迫感,似乎在暗示着战乱的阴影。接着,诗人"凭高暮色暂相开",高处的视野让他可以俯瞰这片空旷的土地,暮色的渐深则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情。

"江流不断龙雷动,日落斜临土壁堄来",这两句描绘了大江奔流的壮丽景象,"龙雷"则暗示着江水的力量,带有一种生命的象征。夕阳的照射则又增添了一层对比,既是自然的美丽,也是生命的短暂。

短发与故人的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沉重,"干戈已隔霜前信,高柳频年雁未回",最后两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战火隔断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雁南飞而不再归,似乎在暗示着对逝去的友情与亲情的无奈与惋惜。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情的交融,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展现了在动荡的时代中,个体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寻找情感的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几处空城画角催:描绘空城的荒凉,画角声暗示战乱的来临。
  2. 凭高暮色暂相开:高处观望,暮色渐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3. 江流不断龙雷动:江水奔流不息,象征生命的力量与动荡。
  4. 日落斜临土壁堄来:夕阳斜照,暗示着日暮时分的思绪与感伤。
  5. 短发三秋常望气:短发象征青春,怀念过去的情感在三秋中愈发明显。
  6. 故人千里共登台:距离虽远,但心中对故人的思念如在身边。
  7. 干戈已隔霜前信:战乱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中断。
  8. 高柳频年雁未回:高柳下的孤雁象征着失去与思念,表达无奈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流不断龙雷动”,将江水比作龙,增强了动感。
  • 对仗:如“干戈已隔霜前信,高柳频年雁未回”,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雁未回”,使得意象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以及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反映了诗人在动荡历史中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城:象征孤独与失落。
  • 画角:暗示战争的来临,带来不安的情绪。
  • 江流:象征时间与生命的流逝,动态的力量。
  • 日落:象征时间的短暂与生命的无常。
  • 短发:象征年轻与思念,连接过去与现在。
  • 干戈:代表战争与动乱,反映社会背景。
  • 高柳与雁:高柳象征时间的流逝,雁未回则是对失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几处空城”主要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热闹
    B. 寂寞
    C. 快乐

  2. “江流不断龙雷动”中的“龙”象征什么? A. 和平
    B. 力量与生命
    C. 战争

  3. 诗中的“干戈已隔霜前信”反映了什么? A. 战乱导致的离散
    B. 友情的增强
    C. 和平的恢复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行路难》

诗词对比:

  • 李白《行路难》与李邺嗣《凭高》对比
    • 二者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但李白更显豪放与奔放,而李邺嗣则多了一层细腻的感伤与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读与分析》
  • 《李邺嗣诗集》

相关查询

公园 感旧送虞曹杨员外 送惟正归钱塘 明月湖 送吕太初法曹之许田 春帖子词皇帝阁十二首 其六 奉和御制后苑赏花诗 春雪 中山公损疾二首 送戚秘丞典上饶钱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牵一发而动全身 偿其大欲 治迹 王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现眼 心字底的字 惊杨叶 歹字旁的字 隐校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魂耗神丧 苏杭 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义浆仁粟 菲才寡学 包含等的成语 病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