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憨郭郎

《憨郭郎》

时间: 2025-05-10 08:54:45

诗句

牛子却如浇墨,牵拽不回头。

向川原,贪水草,骋风流。

禁得这茫儿躁,加力用鞭勾。

浑身都打遍、变霜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4:45

原文展示:

憨郭郎
牛子却如浇墨,牵拽不回头。
向川原,贪水草,骋风流。
禁得这茫儿躁,加力用鞭勾。
浑身都打遍变霜球。

白话文翻译:

憨厚的郭郎,牛儿像是被墨水浇灌,牵引着却不愿回头。
它向着川原贪恋水草,随风奔跑。
这调皮的牛受不住,鞭子加力才能把它牵回来。
全身都打得像霜球一样。

注释:

  • 牛子:指牛,诗中形容牛的调皮。
  • 浇墨:比喻牛的黑色,形容其外貌。
  • 川原:指广阔的田野或河流的地方。
  • 贪水草:形容牛喜欢吃水边的草。
  • 骋风流:形容牛在风中奔跑的样子。
  • 茫儿躁:指牛子任性而躁动的样子。
  • 霜球:形容打得很厉害,身体发白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哲,元代诗人,擅长描写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作品多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元代,正值农耕社会,农民生活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诗人通过牛的形象,展现了农村的生动场景和农民的辛劳。

诗歌鉴赏:

《憨郭郎》以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牛的任性与农民的辛苦。诗中通过“牛子却如浇墨”的比喻,形象地勾画出牛的外貌与个性,表现了农民与牛之间的关系。牛儿在川原上贪恋水草,象征着自然的自由与生命的张扬,而农民在这种自由面前却显得无能为力,需加鞭驱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和谐。

诗中“禁得这茫儿躁,加力用鞭勾”反映了农民为生计所迫,必须与牛进行斗争,展现了生活的艰辛。最后一句“浑身都打遍变霜球”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牛受罚后的狼狈,表达了诗人对牛儿的无奈与怜惜。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牛的生动描写,也有对农民生活的深切理解,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句一描绘牛的形象与性格,暗示了它的顽固。
  • 句二表现牛在田野上自由自在的状态,反映了自然之美。
  • 句三则转向农民的努力与无奈,显示出人与动物间的矛盾。
  • 句四通过夸张手法,强调牛受到惩罚后的样子,带有一定的幽默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牛比作“浇墨”,生动形象。
  • 拟人:牛被描绘得像人一样有情感。
  • 夸张:最后一句的“霜球”通过夸张手法突出牛的狼狈。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牛与农民的关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表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牛子:象征着勤劳与顽固的生命力。
  • 水草:代表自然的丰饶与生机。
  • 鞭子: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与无奈。
  • 霜球:反映出动物在权力面前的无助与悲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牛子却如浇墨"中的“牛子”主要指什么? A. 牛
    B. 马
    C. 羊
    D. 猪

  2. 诗中提到的“贪水草”反映了牛儿的什么特性? A. 机灵
    B. 贪婪
    C. 懒惰
    D. 温顺

  3. 最后一句“变霜球”主要表现了牛儿的什么状态? A. 快乐
    B. 狼狈
    C. 生气
    D. 放松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王维在《鹿柴》中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和谐,展现了人与自然的融洽;而王哲的《憨郭郎》则通过牛的调皮与农民的辛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两者都反映了自然的美,但侧重点不同,前者偏向宁静,后者表现生动与冲突。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哲诗歌全集》

相关查询

寻龙湍 同洛阳李少府观永乐公主入蕃 淮阴夜宿二首 宿云门寺阁 东掖四绝句·入天台 东掖四绝句·隔尘亭 东掖四绝句·不见如师 东掖四绝句·白莲庵 咏愁 瑞鹤仙 寄友人 永乐大典一万四千三百八十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长字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見字旁的字 等闲人家 广字头的字 长戟高门 作贾行商 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进退有常 摆渡 谘参 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百思不解 迫切 匕字旁的字 包含牧的成语 青连钱 嘈嘈哜哜 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