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述怀

《述怀》

时间: 2025-04-29 19:03:03

诗句

不觉霜飞上鬓毛,引杯看剑兴犹豪。

胸开万古天风荡,目拭三山海月高。

投阁羞称扬子易,啜醨爱读楚人骚。

媕婀莫遣无生气,支住乾坤在我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03:03

原文展示:

不觉霜飞上鬓毛,引杯看剑兴犹豪。
胸开万古天风荡,目拭三山海月高。
投阁羞称扬子易,啜醨爱读楚人骚。
媕婀莫遣无生气,支住乾坤在我曹。

白话文翻译:

不知不觉中霜雪已经飞落到我的鬓毛上,举杯饮酒,看到剑时的豪情依然在。心胸开阔,万古的天风在心中荡漾,眼前清晰,三山海上的明月高悬。投阁时羞于称赞扬子(即扬子江),却喜爱品读楚人的《离骚》。美丽的女子不要让她们失去生气,支撑着天地的正是我自己。

注释:

字词注释:

  • 霜飞:指霜降,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衰老。
  • 鬓毛:指头发,诗中暗示作者年纪渐长。
  • 引杯:举起酒杯,表示饮酒。
  • 胸开:心胸宽广,表示气度和胸怀。
  • 投阁:指的是投笔写诗或辞官隐退的意思。
  • 扬子易:扬子江,诗中指代江河的浩大。
  • 媕婀:美丽的女子。
  • 无生气:没有活力或生气。

典故解析:

  • 扬子江:古时的著名河流,象征着广阔与豪情。
  • 楚人骚:指屈原的《离骚》,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品,表现了深情与忧国之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遘,字景升,号天池,生于宋代,是一位有名的诗人和文人。他的诗风豪放,常常表现出个人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岁月渐渐流逝、作者感慨生命无常的时期,表达了对自己经历和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述怀》以深邃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文化的思考。开篇以“霜飞上鬓毛”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感慨的境地,岁月无情,岁月的流逝在鬓发上留下印记。接着,诗人通过“引杯看剑”的画面,展现了豪放的气概,似乎在饮酒中寻找豪情与勇气。接下来的“胸开万古天风荡”,则是对心胸和气度的反思,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感受到天地的浩大和自身的渺小。

“目拭三山海月高”一句,画面感极强,三山与海月的结合,给人一种辽阔而清新的感觉,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追求。此后,诗人提及对古代文化的敬仰,特别是对屈原《离骚》的喜爱,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美的追求。而最后一句“支住乾坤在我曹”,则是自信的宣言,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掌控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展现出诗人内心的豪情与对美的向往,充满了生命的热情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觉霜飞上鬓毛:作者感叹岁月无情,自己已经年老,鬓发渐霜。
  2. 引杯看剑兴犹豪:在饮酒中仍然保持着豪情,仿佛看到剑的影子。
  3. 胸开万古天风荡:心胸开阔,感受到历史的浩荡与风的自由。
  4. 目拭三山海月高:眼前的景色壮丽,三山与高悬的明月令人陶醉。
  5. 投阁羞称扬子易:在选择隐退时不愿提起扬子江的广阔。
  6. 啜醨爱读楚人骚:沉浸于《离骚》的美丽与深情之中。
  7. 媕婀莫遣无生气:美丽的女子不要失去朝气与生机。
  8. 支住乾坤在我曹:坚信自己的存在与价值可以支撑整个天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胸开万古”与“目拭三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与人生的感悟结合,表达深刻情感。
  • 排比:多次使用“我”字,强调诗人的主观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个人价值的自信。通过描绘自然美,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豪情壮志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岁月与衰老。
  • :象征勇气与豪情。
  • 三山:象征高远与壮丽。
  • 海月:象征宁静与美好。
  • 楚人骚:象征文化与情感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岁月的感慨体现在诗的哪一句中?

    • A. 不觉霜飞上鬓毛
    • B. 支住乾坤在我曹
    • C. 啜醨爱读楚人骚
    • D. 目拭三山海月高
  2. 诗中提到的《离骚》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屈原
    • D. 陶渊明
  3.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哪些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悟
    • B. 对爱情的思考
    • C. 对历史的怀念
    • D. 对家乡的眷恋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陈遘的《述怀》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现了豪情壮志,但李白更强调饮酒豪情,而陈遘则更多地结合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古文化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典藏》
  • 《中国古代诗歌史》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理解和欣赏陈遘的《述怀》。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钱申仲大夫索四亭诗各赋一首 通惠亭 钱申仲大夫索四亭诗各赋一首 遂初亭 钱申仲大夫索四亭诗各赋一首 芳美亭 钱申仲大夫索四亭诗各赋一首 白云亭 读淮阴传 读高帝纪 次韵南美再赋简仆与王次卿贾善长 次韵徐南美题赵 杖藜 题王摩诘画袁邵公卧雪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莩的词语有哪些 包字头的字 条森 不解之缘 世俗之言 口字旁的字 久惯牢成 甘开头的成语 冒大不韪 抗心希古 鲍鱼之次 包含悰的词语有哪些 桊杯 斤字旁的字 包含懿的词语有哪些 父字头的字 不弃草昧 层崖峭壁 虎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