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00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民间斗米两三钱,万里耕桑罢戍边。常使屏风写无逸,应无烽火照甘泉。
这首诗描绘了民众生活的艰辛和战乱对社会的影响。民间米价低廉,百姓生活困苦,远方的耕作和桑植活动都因战争而停止。希望能在屏风上描绘出没有战争的宁静与安逸,而不再有烽火干扰甘泉的清澈。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文学家。陆游的诗歌以豪放激昂、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著称,常以爱国情怀为主题。他的作品深受后世喜爱,影响深远。
《读史》是陆游在战乱时期所作,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怀。诗中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责任感。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对民生的影响。诗的开头“民间斗米两三钱”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百姓生活的艰辛和物价的低廉,暗示了战争导致的经济困境。接着“万里耕桑罢戍边”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现出因为战争,农民无法耕作,社会经济活动的停滞,生动地反映了战乱给普通人民带来的痛苦。
诗的后半部分“常使屏风写无逸,应无烽火照甘泉”则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希望在屏风上描绘出无忧无虑的生活,象征着人们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烽火的存在打破了这种宁静,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们美好生活的威胁。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暗喻,表达了陆游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民生的关注。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表达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困苦的深切关怀,展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责任感和情怀。
陆游的《读史》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诗中“斗米”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烽火”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