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4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45:02
远山吞却西沉月。大宇茫茫黑。长空雁唳认征途。惊惹树头翔噪几群乌。残星四五当窗睒。也著轻昙掩。朝暾忽地刺云生。喜看高天厚地渐通明。
远处的山峦吞没了西沉的明月,浩瀚的天空一片漆黑。长空中的大雁鸣叫着,寻找着归路,惊动了树头上几群飞翔的乌鸦。窗前的残星只有四五颗,隐约被轻薄的云雾遮掩。朝阳突然从云间刺出光芒,令人欣喜地看到高空和大地渐渐明亮起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引用特定的古代典故,但“长空雁唳”与古代诗词中常用的鸟鸣意象相呼应,表达了对归途的思念和孤独感。
作者介绍: 石声汉,近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抒情和自然为主题,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晨光的期待与向往。
《虞美人》以清新自然的意象描绘了晨曦初现时的美丽景象。诗的开头描绘了远山与西沉月的关系,展现出一种孤独而深远的意境。随着夜幕的渐渐消退,诗人以“长空雁唳认征途”描绘出归雁的孤独与渴望,令人感受到一种流浪和思乡的情绪。
“惊惹树头翔噪几群乌”,这里的乌鸦被惊动,象征着夜晚的结束以及新一天的开始,暗示着生活中常常有意外的惊喜与变迁。接着,诗人描绘窗前的残星,这样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过往的回忆,轻昙的掩盖则是时间流逝的寓意。
最后一句“喜看高天厚地渐通明”,表达了诗人对新一天的期盼,象征着希望与重生的到来。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心的波动,体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既有孤独感,也有对未来的憧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希望与孤独共存的复杂情感,表现出对新生事物的渴望与对旧时光的眷恋。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远山吞却西沉月”描绘的是哪个时刻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长空雁唳”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朝暾忽地刺云生”中的“朝暾”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现思乡之情,与石声汉的《虞美人》中的孤独与归属感形成对比。杜甫的《春望》则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表现对国家的忧虑与希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