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虞美人 前题

《虞美人 前题》

时间: 2025-04-30 18:07:08

诗句

当时玉笛红窗里。

不识愁滋味。

无端一别各西东。

负了阑干几度、月明中。

年来折尽离亭柳。

赢得人消瘦。

云山总是万重遮。

昨夜相思有梦、到天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07:08

原文展示:

当时玉笛红窗里。
不识愁滋味。
无端一别各西东。
负了阑干几度月明中。
年来折尽离亭柳。
赢得人消瘦。
云山总是万重遮。
昨夜相思有梦到天涯。


白话文翻译:

在那时,玉笛声在红窗内响起,
我却不知道什么是愁苦的滋味。
无缘无故的分别,各自向西向东而去,
我在阑干边,几度望着月明的夜空。
这些年来,离亭的柳树被我折尽,
结果却换来了我日渐消瘦的身影。
云山重重,遮住了我的视线,
昨夜我在梦中思念,梦到遥远的天涯。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笛:用玉制成的笛子,象征悠扬的音乐。
  • 红窗:红色的窗户,常用来衬托温馨的环境。
  • 愁滋味:指愁苦的感受。
  • 负了阑干:指在阑干边倚靠,表示思念的情绪。
  • 离亭柳:离别的亭子旁的柳树,寓意离别。
  • 云山:重重叠叠的山云,象征遥远和难以触及的思念。
  • 天涯:表示遥远的地方,常用来形容思念的对象。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玉笛”可以引申至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常用于宴会、歌唱等场合,有着欢愉与悲伤的双重象征。
  • “离亭柳”是常见的离别意象,柳树在古诗中常被用作离别的象征,因其柔韧的特性和春天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绣孙,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其作品多表现离愁别绪,情感细腻,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经历了一段离别之后,表达了对往昔快乐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于情感的追求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歌鉴赏:

《虞美人·前题》是一首极富情感的古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后心中的惆怅与思念。开篇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场景,玉笛声悠扬,红窗内透出欢快的气氛,然而诗人却不懂得愁苦的滋味,这种天真无邪的状态在离别后被打破。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用“无端一别各西东”来表达离别的突然而无奈,似乎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让人感到无可奈何。

“负了阑干几度月明中”一句,展现了诗人在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阑干与月明的结合,映衬出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失落,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折尽离亭的柳树,象征着他在思念中日渐消瘦,情感愈发沉重。最后的“云山总是万重遮”与“昨夜相思有梦到天涯”则将思念的情绪推向高潮,云山的重重叠叠象征着思念的无尽与遥远,令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孤寂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的结合,传达了对美好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渺茫,具有深刻的情感与哲理,令人反思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当时玉笛红窗里。”: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场景,传达出当时的欢愉。
  2. “不识愁滋味。”:表现出诗人当时的无忧无虑,对愁苦的无知。
  3. “无端一别各西东。”:突显了离别的突然与无奈,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4. “负了阑干几度月明中。”:表达对月夜的思念与孤独的倚靠,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5. “年来折尽离亭柳。”:用柳树的凋零象征内心的消瘦与愁苦。
  6. “赢得人消瘦。”:强调因思念而导致的身体与精神的衰弱。
  7. “云山总是万重遮。”:象征着思念的遥远与难以逾越。
  8. “昨夜相思有梦到天涯。”:表达了梦境中对远方人的思念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笛”与“红窗”比喻美好的过往生活。
  • 拟人:柳树的折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痛苦。
  • 对仗:如“各西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写,传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人们对于情感的渴望与无奈。诗中流露出的孤独与惆怅,令人深思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时光的流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笛:象征着音乐与欢乐,也暗示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 红窗:温馨与快乐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
  • 离亭柳:离别与思念的象征,表达了人们对离别的无奈与痛苦。
  • 云山:象征遥远与难以触及的思念,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虞美人·前题》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俞绣孙
    D. 白居易

  2. 诗中“云山总是万重遮”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思念与孤独
    C. 愤怒
    D. 幸福

  3. 诗中提到的“离亭柳”象征着什么? A. 离别与思念
    B. 快乐与幸福
    C. 生命的轮回
    D. 自然的美好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比较《虞美人·前题》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体现出女性在离别后的思念,诗人在情感的细腻描写上具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爱情的执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唐宋词选注》

相关查询

平日游园常策筇杖秋来发箧复出貂褥二物皆景 仁宗皇帝挽歌词二首 送蒲中舍至政归蜀 柳枝词十三首 其十一 同僚有独游东游者小诗寄之 其二 又代孙检讨作二首 南园杂诗六首·苦雨 和之美舟行杂诗八首·水鸭 送张少卿学士知洪州 送上雒王推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民群众 廾字旁的字 时结尾的成语 包含堕的成语 耂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世事炎凉 淫词亵语 車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马尿 屯候 膏腴之地 相从 事过景迁 炒冷饭 无迹可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