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3:45
春雾今宵气稍清,空江一舸客心惊。
东流浊浪冲山动,西望长庚似月明。
不有龚黄为郡县,徒令耒耜化戈兵。
溥天何处非王土,无地安身愧此生。
今夜春雾稍微清晰,空旷的江面上,孤舟的客人心中惊慌。
东流的浊浪冲击着山峦,向西望去,长庚星似明月照耀。
如果没有龚黄(指古代的官吏)作为郡县,
只会让耕地的农具变成战争的武器。
天下何处不是王土,
我无处安身,惭愧自己的一生。
刘基(约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舟,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曾参与推翻元朝统治,为明朝的建立做出贡献。他的诗词作品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风格苍劲有力。
本诗创作于刘基晚年,时局动荡,社会动乱,作者以舟泊于海宁州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自己身处逆境的无奈感。
《晚泊海宁州舟中作》是一首充满忧国之情的诗。诗人在春雾中独自泊舟,周围的环境让他感到孤独和不安。开头两句描绘了春夜的气氛,虽然雾气稍微散去,但空旷的江面仿佛在提醒他内心的惊慌与孤寂。接下来的两句,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将江水的冲击和长庚星的光辉相对比,前者象征着动荡与混乱,后者则是希望与明亮的未来。
后半部分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没有地方官吏的管理,农具将化为战争的武器,暗示着国家的动乱和民生的困苦。最后两句更是直白地表达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愧疚,感受到整个天下都在他所无法安身的王土之上。
全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表达了浓厚的忧国忧民之情。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对个人处境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渴望。这种情感与现实的冲突,构成了诗歌深刻的主题。
诗中的“龚黄”指的是谁?
A. 农民
B. 官吏
C. 战士
D. 商人
诗人为何感到“无地安身”?
A. 身处动乱之中
B. 生活贫困
C. 与家人失散
D. 远离故乡
“耒耜化戈兵”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战争的期待
B. 对和平的渴望
C. 对农业的热爱
D. 对官府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