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感怀

《感怀》

时间: 2025-05-02 11:16:00

诗句

新晴杨柳散春丝,长路行人有所思。

愁上容颜青镜识,寒生亭馆落花知。

高云送雨来无定,独鸟惊风去自迟。

闷对亭前紫荆树,同根那得却相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6:00

原文展示:

感怀
作者: 刘基 〔明代〕

新晴杨柳散春丝,
长路行人有所思。
愁上容颜青镜识,
寒生亭馆落花知。
高云送雨来无定,
独鸟惊风去自迟。
闷对亭前紫荆树,
同根那得却相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晴朗的天气中,杨柳轻拂,似乎在散发着春丝;走在漫长的路上,行人心中满是思念与愁苦。愁苦在脸上显露出来,仿佛在青镜中可见;寒冷的气息在亭子里生起,落花也似乎能感知到这一切。高空的云彩带来无常的雨水,孤鸟在风中惊慌,飞行得慢吞吞的。面对亭前的紫荆树,心中感到闷闷不乐,虽然同根生长,怎能避免彼此的离别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新晴: 新的晴天,指刚刚放晴的天气。
  • 杨柳: 柳树,春天常见的植物,象征着生机与柔美。
  • 青镜: 指青色的镜子,借指人脸,反映出愁苦。
  • 亭馆: 指凉亭,通常是供人休息的地方。
  • 高云: 高空中的云,象征天气的变化。
  • 紫荆树: 一种常见的树木,花色紫红,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紫荆树,象征着友谊和亲情,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千里,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是明初的文人之一,因其在文学、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而被后人所敬仰。他的诗词多反映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感怀》写作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在春季时节的独特感受与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此时正值新时代的开始,社会变革带来的不安感使得诗人更加敏感。

诗歌鉴赏:

《感怀》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与人文情感的诗作。开篇以“新晴杨柳散春丝”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给人一种美好的视觉享受,接下来的“长路行人有所思”则迅速引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表现出行人对远方和亲人的思念与愁苦。诗中通过对镜子、亭馆、紫荆树等意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歌中“愁上容颜青镜识,寒生亭馆落花知”两句,极具表现力,展现了愁苦在脸上的显现,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高云与独鸟的描写,形成了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氛围,暗示着生活的无常与变幻。在结尾中,诗人以“同根那得却相离”表达了对离别亲友的无奈与感伤,使整首诗在自然景物与人情之间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晴杨柳散春丝:描绘春天晴朗的气候,杨柳轻拂,象征生机。
  2. 长路行人有所思:行人在漫长旅途中思绪万千,暗示对远方的牵挂。
  3. 愁上容颜青镜识:愁苦在脸上显现,青镜映照出内心的忧愁。
  4. 寒生亭馆落花知:寒冷的气息在亭子里弥漫,落花似乎也感受到这一切。
  5. 高云送雨来无定:高空的云带来不定的雨水,象征生活的无常。
  6. 独鸟惊风去自迟:孤鸟在风中惊慌,飞行缓慢,反映出孤独的状态。
  7. 闷对亭前紫荆树:面对亭前的紫荆树,心中感到烦闷。
  8. 同根那得却相离:同根生长的紫荆树,暗示着离别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与脸容、自然景象联系,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让落花与紫荆树具有人性化的感知,增加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思念、孤独和离别,反映了诗人在经历自然景观时所感受到的内心情感波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亲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 春天的象征,代表柔美与生机。
  • 青镜: 反映内心情感的工具,象征自我反思。
  • 亭馆: 安静的地方,象征内心的孤独。
  • 紫荆树: 象征亲情与友情,表现离别时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新晴杨柳散春丝”中“春丝”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阳光
    • B. 春天的柳丝
    • C. 春天的气息
    • D. 春天的花朵
  2. 诗中提到的“高云送雨”象征着什么?

    • A. 美好的未来
    • B. 无常的生活
    • C. 友谊的离别
    • D. 春天的到来
  3. 最后一句“同根那得却相离”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生命的渴望
    • B. 对离别的无奈
    • C. 对未来的希望
    •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刘基的《感怀》均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离别之情,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兄弟情谊,而刘基则通过春天的景象传达出愁苦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古代诗词鉴赏》
  • 《刘基传》

此内容为《感怀》的详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 春光好(一名愁倚栏令) 望梅花 洋川 兴势观 醴泉院 题鹰猎兔画 杂歌谣辞。渔父歌 解红·百戏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吉日良辰 家吏 三茅 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丨字旁的字 以夷治夷 桑榆之光,理无远照 泾渭分明 望云之情 单单 便结尾的成语 臣字旁的字 疏索 着结尾的成语 王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有了存孝,不显彦章 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