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1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6:00
感怀
作者: 刘基 〔明代〕
新晴杨柳散春丝,
长路行人有所思。
愁上容颜青镜识,
寒生亭馆落花知。
高云送雨来无定,
独鸟惊风去自迟。
闷对亭前紫荆树,
同根那得却相离。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晴朗的天气中,杨柳轻拂,似乎在散发着春丝;走在漫长的路上,行人心中满是思念与愁苦。愁苦在脸上显露出来,仿佛在青镜中可见;寒冷的气息在亭子里生起,落花也似乎能感知到这一切。高空的云彩带来无常的雨水,孤鸟在风中惊慌,飞行得慢吞吞的。面对亭前的紫荆树,心中感到闷闷不乐,虽然同根生长,怎能避免彼此的离别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千里,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是明初的文人之一,因其在文学、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而被后人所敬仰。他的诗词多反映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感怀》写作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在春季时节的独特感受与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此时正值新时代的开始,社会变革带来的不安感使得诗人更加敏感。
《感怀》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与人文情感的诗作。开篇以“新晴杨柳散春丝”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给人一种美好的视觉享受,接下来的“长路行人有所思”则迅速引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表现出行人对远方和亲人的思念与愁苦。诗中通过对镜子、亭馆、紫荆树等意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歌中“愁上容颜青镜识,寒生亭馆落花知”两句,极具表现力,展现了愁苦在脸上的显现,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高云与独鸟的描写,形成了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氛围,暗示着生活的无常与变幻。在结尾中,诗人以“同根那得却相离”表达了对离别亲友的无奈与感伤,使整首诗在自然景物与人情之间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思念、孤独和离别,反映了诗人在经历自然景观时所感受到的内心情感波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亲情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新晴杨柳散春丝”中“春丝”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高云送雨”象征着什么?
最后一句“同根那得却相离”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此内容为《感怀》的详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