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1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2:03
唐多令
作者: 屈大均 〔明代〕
魂梦满江飞。茫茫何处归。
和烟雨千里霏微。
芳草不知人有怨,愁望处,只萋萋。
不用接天低。王孙路已迷。
恨罗裙色映东西,
泪共风花相远近,乌柏下,觅香闺。
全诗翻译:
梦魂飘荡在江面上,茫茫无边的水面,我该往哪里归去呢?
烟雨朦胧的千里之外,细微的雨丝飘洒。
芳草无知地生长,不知人间的怨恨,而我愁苦的目光之处,只见那萋萋的草丛。
不必再低头去接天,王孙的路已经迷失。
恨那罗裙的颜色,映照着东西两方,
眼泪与风花相互交融,远近相依,在乌柏树下,我在寻找那香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8年-1645年),明末诗人,字云卿,号石泉,晚号天池。屈大均的诗风清新俊逸,情感细腻,常具个人情感和社会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明末,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个人情感纷乱之际,诗人借助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国和爱情的思念之情。
这首《唐多令》呈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意境,诗人以“魂梦满江飞”开篇,立刻将读者带入梦境与水面的交融之中,表现出一种无尽的思绪与漂泊感。接着,诗中“茫茫何处归”流露出对归属感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内心对故乡的思恋。
“和烟雨千里霏微”描绘了细雨朦胧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愁绪。“芳草不知人有怨”则表现出自然界的无情与冷漠,草木依旧生长,而人却满怀怨愤,形成了自然与人的对比。
而“恨罗裙色映东西”则通过对罗裙的描绘,表达了对失去爱情的惋惜与恨意,情感深邃而复杂。最后的“泪共风花相远近”则展现了情感的交织,泪水与风花相互缠绕,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无力。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期盼与对现实的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梦境、自然与爱情的描绘,展现了对逝去爱情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层次丰富,极具感染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茫茫何处归”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迷茫
C. 期待
“芳草不知人有怨”中“芳草”所代表的意义是?
A. 自然的和谐美好
B. 人的孤独
C. 恋爱的甜蜜
“泪共风花相远近”中的“远近”可以理解为?
A. 时间的距离
B. 情感的交织
C. 空间的遥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多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