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唐多令

《唐多令》

时间: 2025-04-27 18:56:18

诗句

碧玉小搔头,鬓光翠欲流。

正破瓜、如月双眸。

渐有眉间愁态在,尚不识、为何愁。

去去更何求,迢迢一纪休。

说居家、杜若芳洲。

槛外长江风浪急,泊不稳、少年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56:18

原文展示:

碧玉小搔头,鬓光翠欲流。正破瓜如月双眸。渐有眉间愁态在,尚不识为何愁。去去更何求,迢迢一纪休。说居家杜若芳洲。槛外长江风浪急,泊不稳少年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女,碧玉般的小头发轻轻梳理,鬓发在阳光下闪烁着翠绿的光泽,仿佛是刚刚破瓜的双眸。她的眉间渐渐露出愁苦的神态,却尚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愁。她离去后又有什么追求呢?漫长的岁月让她停留在这宁静的生活中。她提到家中芬芳的杜若花洲外,长江的风浪却是如此汹涌,似乎让她那年轻的舟船无法稳泊。

注释:

  • 碧玉小搔头:指少女的发型如碧玉般光滑,形象生动。
  • 鬓光翠欲流:形容鬓发在阳光下闪烁着绿色光泽,生动形象。
  • 破瓜如月双眸:比喻少女的眼睛如同破瓜般明亮、清澈。
  • 眉间愁态:指眉头微微皱起,流露出忧愁的神情。
  • 杜若芳洲:指家中种植的杜若花,象征芳香的环境。
  • 长江风浪急:长江的水流急促,象征外界环境的动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是当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反映生活的细节与内心的感受,常常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一个安静的午后,诗人通过描绘少女的形象,表达对青春与忧愁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年轻人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诗歌鉴赏:

这首《唐多令》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少女的风貌与内心的愁苦,表现了年轻人在面对生活的迷茫与不安时的情感状态。诗中通过“碧玉小搔头”、“鬓光翠欲流”等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少女的美丽与青春的朝气。然而,随着“渐有眉间愁态在”的出现,诗人开始引入忧愁的情感,似乎暗示着青春并不完全是快乐的,它也伴随着困惑与思考。

“去去更何求,迢迢一纪休”,展现了少女在面对未来时的无奈与迷茫。尽管身处美好的环境中,但内心的焦虑却始终存在。长江风浪的描写则增强了这种主题,象征着外界的波动和人生的不确定性,仿佛在警示年轻人即使在宁静的生活中,也要时刻面对生活的挑战。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青春的美丽与脆弱,使得诗歌在情感上更加引人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玉小搔头:首句描绘少女的发型,清新雅致,有种文雅的气质。
  • 鬓光翠欲流:强调发光的美感,传达出青春活力的感觉。
  • 正破瓜如月双眸:以瓜果的破裂比喻眼睛的清澈,形象生动。
  • 渐有眉间愁态在:从美丽转向忧愁,揭示内心的变化。
  • 尚不识为何愁:表达了对愁苦来源的迷茫与不解。
  • 去去更何求:反思未来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无奈感。
  • 迢迢一纪休:暗示时间的漫长与人生的无常。
  • 说居家杜若芳洲:回归家庭的温暖与安宁。
  • 槛外长江风浪急: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挑战,形成对比。
  • 泊不稳少年舟:象征年轻人的脆弱与不稳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破瓜如月”,以生动的比喻增强形象感。
  • 对仗:句子结构对称,增加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环境赋予情感,与主角的内心呼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少女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青春的美丽与脆弱,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反映了年轻人在面对外部世界时的无奈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玉:象征青春、美丽与纯洁。
  • 双眸:代表眼睛的清澈与灵动,蕴含对未来的期待。
  • 愁态:象征内心的困惑与不安,反映人性的脆弱。
  • 长江:作为自然景物,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少年舟:象征年轻人的人生旅程,脆弱而充满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碧玉小搔头”描绘了什么?

    • A. 少女的美丽
    • B. 少年的无聊
    • C. 风景的优美
  2. “渐有眉间愁态在”中,愁态的来源是什么?

    • A. 生活的美好
    • B. 内心的困惑
    • C. 外部的环境
  3. 诗中提到的“长江风浪急”象征什么?

    • A. 成功
    • B. 生活的动荡
    • C. 宁静的未来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反映青春的无奈与美好。
  • 李清照的词作,如《如梦令》,表达女性的情感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卢青山的《唐多令》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在表达青春与人生哲理上的不同,前者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绘,而后者则强调豪放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现代诗歌与传统文化》
  • 《唐诗三百首》

通过这些分析与学习,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唐多令》的美学与情感,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思考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相关查询

春思 送马公顺 发崇安 八十岁吟 百门泉二首 其一 迎春乐·五更枕上闻鸟声 月夜小步 寄李友渊 金陵晓发 薄暮过杭州上天竺法喜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采字旁的字 激光照排 包含戮的词语有哪些 还价 三天两头 演纪 飞粮挽秣 乳跽 包含堕的词语有哪些 人烟稠密 感天地,动鬼神 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革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西字头的字 末学陋识 大人君子 夕字旁的字 包含跨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