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1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17:02
作者: 唐顺之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君不见七雄割据势相均,得士者富失士贫。
燕昭信义明日月,不惜千金买骏骨。
郭卿谈笑吐深谋,海内贤豪竞驰突。
就中乐生尤绝奇,按剑魏朝人岂知。
一朝遇主同心腹,亲屈君王为推毂。
指麾燕兵百余万,蹴踏齐城七十六。
于今六合无并吞,寂寞古台空复存。
少年未上麒麟阁,且学陆沉金马门。
你难道没有看到七雄割据、势力均衡的局面吗?得士者富裕,而失去士人者则贫困。燕昭王重信义,犹如明亮的日月,不惜千金为骏马而买。郭卿谈笑之间,吐露深远的谋略,海内的英才豪杰争相奔赴。就其中的乐生尤为奇特,按剑的魏朝人又怎能理解呢?一旦遇到君主成为心腹,亲自屈服于君王成为他的推手。指挥燕国的百余万大军,踏平齐国的七十六座城市。如今六合没有人敢吞并,寂寞的古台依旧存在。年轻人还没有登上麒麟阁,先去学习陆沉和金马门的智慧吧。
作者介绍: 唐顺之,明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号梦阮,擅长诗词和散文,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复杂以及对人才的重视。诗中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贤士的推崇和希望后辈学习的愿望。
《金台行》是一首通过历史典故表现人才重要性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战国时期七雄割据的描写,揭示了士人对国家命运的影响力,以及信任与忠诚的重要性。燕昭王为了重用贤士不惜千金,体现了对人才的极高重视;而郭卿的深谋远虑则暗示了智者的重要地位。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历史画面和人物形象,使读者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传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最后,诗人以“少年未上麒麟阁,且学陆沉金马门”作结,既是对年轻一代的寄予厚望,也是对他们学习和积累才智的期许,表达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与激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金台行》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七雄”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诗中“寂寞古台空复存”表达了什么情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金台行》与杜甫的《春望》都有对国家与历史的反思,但前者更侧重于人才的重要性,而后者则关注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悲愤。
以上内容涵盖了《金台行》的各个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