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1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18:37
唐代衣冠高四姓,天宗之亚荥阳郑。
不坠家声五百年,桂籍相望三叶庆。
上人猛谢区中缘,破冠投栉还童颠。
寸灰已灭五经笥,来入辨才无碍禅。
我窃官粮众人后,相逢宛是平生旧。
一闻南国白头吟,万媿西风碧云陋。
老鹤终辞鸡鹜群,谁将断绠绊浮云。
它日传衣度梅岭,解留何语与将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身份的思考。唐代的士族高人、宗族的名望与地位,其家声延续五百年,而如今的桂籍相望则是三叶的庆祝。上人(高人)已经放弃了世俗的缘分,破冠投梳,仿佛回到了童年。诗人已经不再关注儒家经典的束缚,来这里辩论才能与禅理没有任何障碍。与众人相聚的情景让我感到宛如平生旧识,一听到南方的白头吟,便感到无比的羞愧,西风中,碧空显得如此卑陋。老鹤最终告别了鸡鸭的群体,谁又能断开那根牵引浮云的绳索?将来传衣渡过梅岭时,能留给将军的又有什么话语呢?
作者介绍:贺铸,字方回,号秋水,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风格独特,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贺铸晚年,正值他对人生和身份的深刻反思阶段。诗中展现了对古代士族的怀念和对自身归属的思考,表达了对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感受。
《答僧讷》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感悟的诗,表面上看似在描绘个人的身份和历史,实际上揭示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诗中提到的“唐代衣冠高四姓”,是对士族高贵身份的追忆,而“寸灰已灭五经笥”则表明诗人已然对过去的世俗观念抛诸脑后,反而追求一种清净的禅意生活。
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与世俗的割裂感。诗中反复出现的自然意象,如“老鹤”和“浮云”,不仅增强了诗的画面感,还象征着诗人对高洁志向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羁绊的超脱。最后一句“解留何语与将军”更是让人思考,究竟在这一切的浮华与过往中,留下的又能是什么?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身份的反思,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充满了哲学的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探索人生的意义与身份的价值,反映出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以及对内心自由的渴望。
诗词测试:
“唐代衣冠高四姓”指的是哪一时期的士族?
“寸灰已灭五经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贺铸的《答僧讷》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均反映了对身世和人生的思考,但贺铸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而辛弃疾则充满了豪情与壮志,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