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1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19:55
林外溪边,深深见一林寒雪。惟觉有袭人襟袖,暗香不绝。天与风流标格在,肯同桃杏开时节。也须烦玉手折将来,和明月。调鼎事,君休说。龙笛韵,空悲咽。将何助清赏,待传佳阕。君不见广平词赋丽,挥毫弄翰心如铁。便直饶何逊在扬州,成虚设。
在林外的小溪边,深处可见一片寒雪的树林。只感觉有一袭人的衣袖,淡淡的香气不断飘来。天与风流的标杆在此处,难道愿意与桃杏花的开放时节相同?也请你动手将花折下来,和明亮的月光一起赏玩。调和鼎的事情,你就不必再提了。龙笛的音律,空自悲咽。何以助我清赏,等着传颂美好的词句。你难道没有看到广平的词赋是多么优美,挥动笔墨时心如钢铁。即便何逊在扬州,写出来的也只是空话。
本诗作者佚名,属于宋代。宋代诗词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诗人往往以个人情怀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
本诗写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政治动荡和诗人内心的失落感有关。诗中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满江红·林外溪边》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词作,透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开篇以“林外溪边,深深见一林寒雪”开场,运用“寒雪”这一意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寒冷。接着,诗人通过“惟觉有袭人襟袖,暗香不绝”引入温暖的情感,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思念。
“天与风流标格在,肯同桃杏开时节”一句,表达了对春天的希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诗人质疑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感叹生活的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艺术创作的思考,提到“龙笛韵,空悲咽”,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内心的悲伤。最后一段提及“广平词赋丽”,强调了文学的力量与价值,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追求与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自然与艺术的结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美学追求。
林外溪边,深深见一林寒雪。
惟觉有袭人襟袖,暗香不绝。
天与风流标格在,肯同桃杏开时节。
也须烦玉手折将来,和明月。
调鼎事,君休说。
龙笛韵,空悲咽。
将何助清赏,待传佳阕。
君不见广平词赋丽,挥毫弄翰心如铁。
便直饶何逊在扬州,成虚设。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通过自然与艺术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袭人襟袖”代表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现实的无奈
C. 生活的琐事
“龙笛韵”在诗中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悲伤
C. 无奈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B. 对自然的描写
C. 对音乐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