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1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16:01
大乐和畅,殷荐明神。
一降通感,八变必臻。
有求斯应,无德不亲。
降灵醉止,休征万人。
这首诗描绘了盛大的乐曲和和谐的气氛,向神灵恭敬地献上祭品。音乐一响,神灵就能感应到人间的情感,变化多端的乐曲总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要有诚心的祈求,神灵都会回应,缺乏德行的人则不会被重视。神灵的降临让人沉醉不已,也不需要再去征伐万人。
作者介绍:韩思复,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著称。生平不详,但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对宗教及祭祀文化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那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繁荣,宗教祭祀活动频繁,文人多以诗歌表达对神灵的敬仰与祈求。诗中刻画的祭祀场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地神明的崇敬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顺和》是一首充满宗教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诗的开头通过“大乐和畅”引入了音乐的主题,音乐作为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够唤起神灵的降临并引起与人间的共鸣。这种“通感”不仅强调了音乐的神圣性,也暗示了人与神之间的深厚联系。
接下来的句子中提到“一降通感,八变必臻”,这展现了诗人对乐曲变化的敏感及其对神灵回应的期待。音乐的多样性与变化,正如人们的情感与愿望,能够在神灵的感应下实现。
诗的最后两句则引入了道德的观念,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只有具备德行的人,才能与神灵亲近,对应着“有求斯应”的理想状态。整首诗通过音乐与道德的结合,传达出一种和谐的宇宙观,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和谐关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祭祀的场景,表达了对神灵的敬仰,强调德行与和谐的重要性,传达出希望通过诚心的祈求来实现人与神灵之间的和谐共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战争场面
B. 祭祀场景
C. 自然风光
D. 生活琐事
“无德不亲”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观念?
A. 只要有请求就可以得到回应
B. 德行的重要性
C. 祭祀不需要德行
D. 音乐是最重要的
诗中提到的“大乐”指的是什么?
A. 战争的号角
B. 祭祀时的音乐
C. 自然的声音
D. 人的欢笑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