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行香子•题孙无言半瓢居

《行香子•题孙无言半瓢居》

时间: 2025-05-01 03:36:59

诗句

疑是廉泉。

还似文园。

喜先生、于此盘旋。

酒鎗花下,棋局鸥边。

胜谢家池,裴家墅,米家船。

客来薄醉,客去高眠。

想羲皇、欲往从焉。

何须碌碌,更问尘缘。

羡上阳花,平阳第,洛阳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6:59

原文展示:

《行香子•题孙无言半瓢居》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疑是廉泉。还似文园。喜先生于此盘旋。酒鎗花下,棋局鸥边。胜谢家池,裴家墅,米家船。客来薄醉,客去高眠。想羲皇欲往从焉。何须碌碌,更问尘缘。羡上阳花,平阳第,洛阳田。

白话文翻译:

我疑这是清澈的泉水,似乎又像文人的园林。在这里,先生您在此悠然自得,流连忘返。在酒杯花下,棋局旁边,胜过谢家池,裴家别墅,米家小船。客人来了微醺,客人走后高卧入梦。我想,羲皇也想来这里游玩,何必为了繁忙的世事而劳碌,去问那些尘世的纠葛。真羡慕上阳的花、平阳的宅、第洛阳的田地。

注释:

  • 廉泉:清澈的泉水。
  • 文园:文人所居住的园林,象征文人雅趣。
  • 酒鎗:酒杯,酒的器具。
  • 棋局:下棋的地方,象征文人闲适的生活。
  • 羲皇:传说中的帝王,寓意高洁的理想境界。
  • 尘缘:世俗的牵绊与烦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以宁,明代诗人,文人雅士,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为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词可能是在孙无言的半瓢居所作,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繁忙的厌倦,结合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对比隐居生活与世俗的繁忙,展现了作者对清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开头以“疑是廉泉”引出清新自然的意象,给人一种恬淡、宁静的感觉。接着提到“喜先生于此盘旋”,展现了文人之间的雅趣与交流,表现出对友人聚会的欣赏和珍惜。通过对“酒鎗花下,棋局鸥边”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气氛,仿佛时间在此刻停滞,世事纷扰被抛诸脑后。

词的后半部分转而思考生活的意义,“何须碌碌,更问尘缘”,更是道出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对清淡生活的向往。羲皇的提及,既是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也是对历史人物的钦佩,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最后提到的“羡上阳花,平阳第,洛阳田”则是对理想生活的描绘,体现出一种向往的情感。

整首词以清新优雅的笔触,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世俗烦恼的反思,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疑是廉泉: 开篇即以清泉引入,暗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还似文园: 与清泉相对,表现出文人生活的雅趣。
  • 喜先生于此盘旋: 表达对友人的欣赏,营造出温馨的社交氛围。
  • 酒鎗花下,棋局鸥边: 借用自然景物,表现出闲适的生活状态。
  • 胜谢家池,裴家墅,米家船: 对比隐居的美好与世俗的繁华,强调隐逸生活的优越。
  • 客来薄醉,客去高眠: 体现出生活的随意与舒适。
  • 想羲皇欲往从焉: 引入历史人物,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何须碌碌,更问尘缘: 反思世俗的繁忙,表现出内心的超然。
  • 羡上阳花,平阳第,洛阳田: 结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营造出悠然自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廉泉”和“文园”比喻理想的生活状态。
  • 对比: 隐居与世俗生活的对比,突出作者的生活态度。
  • 象征: “羲皇”象征着理想与超脱。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繁忙的厌倦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折射出一种宁静、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廉泉: 清澈的水,象征纯净的理想。
  • 文园: 文人的园林,象征高雅的生活。
  • 酒鎗、棋局: 反映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羲皇: 高洁的理想,象征追求的目标。
  • 花、田: 自然的美好,象征理想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羲皇”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黄帝
    • B. 孙子
    • C. 孔子
    • D. 屈原
  2. 诗中“何须碌碌,更问尘缘”的意思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忙碌于世事
    • C. 安于隐逸
    • D. 享受繁华
  3. “酒鎗花下”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忧伤
    • B. 闲适与快乐
    • C. 社会责任
    • D. 对爱情的向往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 王维
  • 《静夜思》 - 李白
  •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董以宁的《行香子》与王维的《山中问答》都是表达隐逸生活的诗作。董以宁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表现出对隐逸的向往,王维则通过山水意象展现了宁静的内心世界。两者都强调了对世俗繁忙的反思和对自然的热爱,但董以宁更侧重于人际交往的温馨,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孤寂之美。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隐逸与世俗: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钱起(一作司空曙诗) 登总持寺阁 安邑王校书居 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 寄司空曙李端联句 和王怀州观西营秋射 送归中丞使新罗 题云际寺故僧院 朝下寄韩舍人 晚秋宿裴员外寺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兰开头的成语 铤而走险 旡字旁的字 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凋的词语有哪些 金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一龟一鹤 包含金的词语有哪些 卝字旁的字 与人为善 径节 打仰 如此 兵疲意阻 曲为之防 良死 世路风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