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鹧鸪天(九月十三日携家游夏氏林亭燕集作,并送汤词)

《鹧鸪天(九月十三日携家游夏氏林亭燕集作,并送汤词)》

时间: 2025-05-06 02:02:27

诗句

小榭幽园翠箔垂。

云轻日薄淡秋晖。

菊英露浥渊明径,藕叶风吹叔宝池。

酬素景,泥芳卮。

老人痴钝强伸眉。

欢华莫遣笙歌散,归路从教灯影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2:27

原文展示:

小榭幽园翠箔垂。云轻日薄淡秋晖。菊英露浥渊明径,藕叶风吹叔宝池。酬素景,泥芳卮。老人痴钝强伸眉。欢华莫遣笙歌散,归路从教灯影稀。

白话文翻译:

小亭子在幽静的园子里,翠绿色的帷幕垂下来。云朵轻薄,阳光稀薄,映照着淡淡的秋色。菊花的花瓣沾着露水,映衬着明亮的小路,藕叶在风中摇曳,轻拂着叔宝池(即王子池)。回应美好景致,虽泥土芳香却无可饮。老人愚钝,强作欢颜。不要让欢声笑语消散,回家的路上,灯影也变得稀疏。

注释:

  • 小榭:小亭子,供人休息和观景的地方。
  • 翠箔:翠绿的帷幕,形容亭子的装饰。
  • 菊英:菊花的花瓣,象征着秋天。
  • :沾湿,表示露水的滋润。
  • 叔宝池:古代传说中的池子,常与美好灵异之景联系在一起。
  • 酬素景:回应美好的景致,表达对自然的赞美。
  • 泥芳卮:泥土的芳香,可能指代美酒或饮品。
  • 欢华:欢快的时光或欢声笑语。
  • 灯影稀:回家的路上灯光变得稀疏,象征夜晚的来临。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葛胜仲,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貌。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九月十三日,诗人携家游览夏氏林亭,享受秋日的美好景致,同时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描绘了一个充满秋意的幽静园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秋天的瑰丽与内心的感受相结合。开篇以“小榭幽园翠箔垂”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带我们走入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接下来的描写更是充满了生机,菊花的露水与风中的藕叶,表现出秋天的丰盈与活力。

“酬素景,泥芳卮”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陶醉,尽管“老人痴钝强伸眉”暗示着人们在欢愉中往往显得愚笨,但诗的尾声又是对欢聚时光的留恋与感伤,唤起了读者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丰富的情感,展现了秋日游玩的乐趣与人生的哲思,在轻松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小榭幽园翠箔垂”:小亭子在幽静的园子里,翠绿的帷幕垂下来,营造出静谧的场景。
    • “云轻日薄淡秋晖”:云朵轻薄,阳光稀薄,映照着淡淡的秋色,描绘出秋天的柔和。
    • “菊英露浥渊明径”:菊花的花瓣沾着露水,映衬着明亮的小路,生动展现出秋天的生机。
    • “藕叶风吹叔宝池”:藕叶在风中摇曳,轻拂着池水,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酬素景,泥芳卮”:回应自然美景,虽然没有酒水,但心中仍有美好。
    • “老人痴钝强伸眉”:老人愚钝,强作欢颜,暗示人们在欢乐中往往显得傻傻的。
    • “欢华莫遣笙歌散”:希望欢快的时光不要消散。
    • “归路从教灯影稀”:回家的路上灯光变得稀疏,象征着夜晚的来临和生活的归属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情融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欢华莫遣笙歌散”对“归路从教灯影稀”,平衡了诗句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使得景物更具生命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秋天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欢乐时光的珍惜,同时流露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小榭:象征着宁静与安逸。
  • 菊花:象征着坚韧与长寿,秋天的代表花卉。
  • 云朵与阳光: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变化。
  • 泥芳:暗示着生活的本质与真实,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2. 诗中提到的“叔宝池”最有可能指代什么?
      A. 游泳池 B. 传说中的池塘 C. 河流 D. 湖泊
    3. “欢华莫遣笙歌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欢快时光的留恋 B. 对孤独的感伤 C. 对旅行的厌倦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反映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慨。
    • 苏轼的《蝶恋花》——表达秋天的美感与人生的思考。
  • 诗词对比

    • 比较《鹧鸪天》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前者更注重自然景色与家庭的欢愉,后者则强调个人情感的孤独,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人生哲学。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相关研究论文与评论文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湖杂诗五首 西湖春晓 导引·延和幄座 导引 正隆六年六月驾幸南京林钟宫 导引 贞元元年三月驾幸中都姑洗宫 导引 天德二年三月?享回銮姑洗宫 导引·中兴五叶 导引·中兴四叶 导引·三弄晓 导引·霜月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阔步高谈 包含才的成语 闲杂 隹字旁的字 僧伽 十字街头 贫病交加 两点水的字 作福作威 望结尾的成语 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挨开头的成语 悬为厉禁 古木参天 卜字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笑不可仰 焦碎 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