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2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7:31
胡道士山房听琴
作者: 方岳 〔宋代〕
石亭老入维摩室,
三尺流泉长挂壁。
云寒夜半山鬼号,
十年两耳秋萧瑟。
村溪水落寻山房,
颜如渥丹鬓未霜。
麻姑大鹏不胜载,
挽住且与歌沧浪。
菊近重阳破青蕊,
犹带潘郎旧风雨。
弹冠政自不须弹,
我欲挂冠神武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座石亭中听琴的情景。亭子古老,仿佛进入了维摩室(佛教典籍中维摩诘的居所),三尺长的泉水在墙壁上流淌。寒冷的夜晚,山中鬼怪的叫声传来,十年的时光使耳边的秋风声显得萧瑟。村边的溪水流落,寻找我的山房,容颜如同渥丹一般,头发却未见白霜。麻姑与大鹏鸟无法承载我,停留在此与我共唱沧浪的歌。菊花即将到达重阳,青蕊已破,仍带着潘郎的旧风雨。我本不需要弹奏冠上的琴曲,心中只想挂起神武之冠,离开尘世。
方岳(生卒年不详),字君龙,号澄江,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道士,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和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作于诗人隐居于山间,听琴之际,诗人通过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由的向往,体现出道家思想中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感情的抒发,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开篇以“石亭老入维摩室”引入,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仿佛在向世俗告别。接下来,三尺流泉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清幽与持久,映衬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云寒夜半的山鬼号声,带出了一种幽怨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无情和孤独的感受。诗中的“颜如渥丹鬓未霜”展现了诗人的青春与活力,显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最后两句“弹冠政自不须弹,我欲挂冠神武去”,则揭示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道家哲学中对无为而治的理解。整体来看,方岳的这首诗不仅在语言上清新流畅,更在情感上深邃而醇厚,给人以美的享受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反映了道家思想中的无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诗中提到的“维摩室”象征什么?
a) 豪华的居所
b) 超然物外的理想境地
c) 繁华的都市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秋萧瑟”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感慨
c) 满足
答案:b)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a) 名利
b) 自由与超脱
c) 友情
答案:b)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对比,方岳的诗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写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社会现实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