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1:27
原文展示:
石头答庾郎丹诗
何逊 〔南北朝〕
高树荫楼密。细草绿成被。黄鹂隐叶飞。蛱蝶萦空戏。阴岑自尔悦。寂寥予罕寄。相如阻禁闱。何由从简易。
白话文翻译:
高大的树木遮蔽了楼阁,细密的草地绿意盎然如被。黄鹂鸟在叶间隐匿飞翔,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山林的阴凉自然令人愉悦,寂静寥落之地我很少寄托情感。相如被困在宫禁之中,如何能从简易的生活中解脱。
注释:
- 高树:高大的树木。
- 荫楼密:遮蔽楼阁,形容树木茂密。
- 细草:细小的草。
- 绿成被:绿草如被,形容草地茂盛。
- 黄鹂:一种鸟,羽毛黄色,叫声悦耳。
- 隐叶飞:在树叶间隐匿飞翔。
- 蛱蝶:蝴蝶的一种。
- 萦空戏:在空中飞舞嬉戏。
- 阴岑:山林的阴凉处。
- 自尔悦:自然令人愉悦。
- 寂寥:寂静寥落。
- 予罕寄:我很少寄托情感。
- 相如:指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曾因病免官,后被召回宫中。
- 阻禁闱:被困在宫禁之中。
- 何由从简易:如何能从简易的生活中解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逊,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擅长写诗,其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该诗可能是在作者身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寂寥,同时借司马相如的典故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何逊在某个自然环境中,感受到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寂寥,同时借司马相如的典故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高树、细草、黄鹂、蝴蝶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诗中“阴岑自尔悦”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内心的宁静。而“寂寥予罕寄”则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寥。最后两句借用司马相如的典故,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不满。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自由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树荫楼密:高大的树木遮蔽了楼阁,形容树木茂密。
- 细草绿成被:细密的草地绿意盎然如被,形容草地茂盛。
- 黄鹂隐叶飞:黄鹂鸟在叶间隐匿飞翔,描绘了鸟儿的活泼。
- 蛱蝶萦空戏: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展现了蝴蝶的轻盈。
- 阴岑自尔悦:山林的阴凉自然令人愉悦,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喜爱。
- 寂寥予罕寄:寂静寥落之地我很少寄托情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 相如阻禁闱:借用司马相如的典故,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何由从简易:如何能从简易的生活中解脱,表达了对现实束缚的不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细草绿成被”,将绿草比喻为被,形象生动。
- 拟人:如“黄鹂隐叶飞”,将黄鹂拟人化,赋予其活泼的特性。
- 对仗:如“高树荫楼密,细草绿成被”,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孤独,同时借用司马相如的典故,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束缚的不满。
意象分析:
- 高树: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生命的力量。
- 细草:象征着自然的细腻和生命的柔韧。
- 黄鹂:象征着自然的活泼和生命的欢乐。
- 蛱蝶:象征着自然的轻盈和生命的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黄鹂隐叶飞”描绘了什么动物?
A. 黄鹂 B. 蝴蝶 C. 鸟 D. 蝴蝶
- 诗中“相如阻禁闱”借用了哪个历史人物的典故?
A. 司马相如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 诗中“细草绿成被”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诗词对比:
- 何逊的《石头答庾郎丹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何逊的诗更多表达了内心的寂寥和对自由的向往,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选》:收录了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作品,包括何逊的诗作。
- 《古诗十九首》:收录了多首古代诗歌,可以作为学习古诗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