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5:35
作者: 赵令畤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奉劳歌伴,再和前声。
商调十二首之四庭院黄昏春雨霁。
一缕深心,百种成牵系。
青翼蓦然来报喜。
鱼笺微谕相容意。
待月西厢人不寐。
帘影摇光,朱户犹慵闭。
花动拂墙红萼坠。
分明疑是情人至。
在西厢下等月亮,迎着风,门只开了一半。
墙边花影摇曳,仿佛是美人来了。
我恳请你唱歌伴我,再来和我前面的调子。
这是商调十二首中的第四首,讲述庭院夕阳西下,春雨刚刚停歇的情景。
一缕深情,牵引出百般思绪。
青色的翅膀突然飞来,带来喜讯。
用鱼的笺纸轻轻传达相互的心意。
在西厢等月的人辗转难眠,
帘影摇曳,朱红色的门仍懒于关闭。
花儿轻拂墙面,红色的花瓣飘落。
分明是情人来了的迹象。
赵令畤(约1080-1130),字子昂,号希仲,宋代词人,以其清丽婉约的词风著称。赵令畤的词多描写爱情、自然风光以及日常生活,融入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蝶恋花》创作于宋代,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士人追求诗词的艺术和情感表达,尤其在爱情诗中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
《蝶恋花》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夜的静谧与思念的深切。全诗以等月亮为引子,描绘了一个充满期待和渴望的场景。诗中的“待月西厢下”不仅是等待月光照耀的自然状态,更是心中情感的寄托。诗人通过花影的摇曳与美人的想象,构建出一种朦胧而浪漫的氛围。
全诗的情感层层递进,先是对美人到来的期待,随后又通过歌声和心意的传达,体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作者巧妙地运用意象,如“青翼”象征着带来喜讯的希望,而“鱼笺”则传递着细腻而微妙的心意。这种意象的运用,既丰富了诗的内涵,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的最后,花瓣的飘落象征着情感的现实和无法阻挡的思念,瞬间让人感受到那种“分明疑是情人至”的强烈情愫。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出浓浓的情感,展现了宋代词人的细腻与深情。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表现了在西厢等待月亮的情景,暗示心中期待与渴望。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花影的摇动让诗人产生了美人到来的错觉,表现出对爱人的思念。
“奉劳歌伴,再和前声。”
请求他人伴唱,显现出对音乐与情感的渴望。
“商调十二首之四庭院黄昏春雨霁。”
提及商调和春雨后的庭院,营造出温柔的氛围。
“一缕深心,百种成牵系。”
表达了深情的牵挂,暗示内心情感的复杂性。
“青翼蓦然来报喜。”
突然飞来的青色翅膀象征喜讯,增添了期待的元素。
“鱼笺微谕相容意。”
鱼笺传递微妙的情感,展现出细腻的情感交流。
“待月西厢人不寐。”
在等待月亮的同时,心中难以入眠,表现出强烈的思念。
“帘影摇光,朱户犹慵闭。”
透过帘影的摇曳与朱红门的懒散,暗示着夜晚的静谧与内心的焦虑。
“花动拂墙红萼坠。”
花瓣飘落,象征着情感的流动与不易把握。
“分明疑是情人至。”
结尾处点明情人即将到来的预感,情感的期待愈加明显。
整首诗歌围绕着思念与期待的主题展开,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深切的情感联结,反映出宋代士人对爱情的细腻理解与追求。
赵令畤的《蝶恋花》主要描绘了什么主题?
A. 自然风光
B. 友情
C. 爱情
D. 战争
诗中“青翼”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恐惧
B. 喜讯
C. 追忆
D. 离别
“待月西厢人不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思念
D. 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