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4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49:35
《雨中寄季山甫(二首)》
作者: 刘基 〔明代〕
长夜雨多泥没车,
白日闭门人迹疏。
阶下水衣看上壁,
庭前檐溜欲成渠。
闲花自发无劳种,
蔓草从生不遣锄。
想见幽栖张仲蔚,
蓬蒿如树塞园庐。
整首诗的意思是:长夜里雨水不断,泥泞使得车子无法出行,白天关上门,四周人迹罕至。台阶下的水衣(即洗涤的衣物)挂在墙上,庭前的屋檐水流已经快要成渠。闲花自生,无需去种植,蔓草丛生,任其生长也不去锄掉。想必在这样的环境下,隐居的张仲蔚(指张籍)也会感到无奈,蓬蒿已经像树一样高,堵塞了他的庭院和居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了张仲蔚,传说他隐居于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诗人以此引发对隐居生活的思考。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士余,号季山,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诗文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雨季,诗人因天气原因而感到孤寂,反映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喧嚣的逃避心态。
《雨中寄季山甫》表现了诗人在雨夜的沉思与孤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寂静、孤独的氛围。开头两句描绘了因大雨导致的泥泞与门闭人稀的景象,给人以一种封闭的感觉,仿佛世俗的喧嚣被隔绝在外。接下来的描写则展现了自然的生长,闲花与蔓草的自由生长,无需人工的干预,反映出一种回归自然的态度。
最后两句提到张仲蔚,传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既有对世俗的逃避,也有对自我内心的追寻。整体而言,诗歌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崇敬,同时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与思索。诗人在喧嚣的社会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隐士是指谁?
A. 李白
B. 张仲蔚
C. 杜甫
D. 王维
"长夜雨多泥没车"中“泥”的意思是?
A. 泥土
B. 泥泞
C. 泥浆
D. 泥巴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想要改变
B. 感到厌烦
C. 追求和谐
D.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雨中寄季山甫》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王维通过描写山中秋天的景象,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而刘基则通过雨中的孤寂,表达对隐居生活的深刻思考。两者在意境上有所相通,均体现了文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探索。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