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4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48:40
方丈室辞
杨维桢 〔元代〕
东万山之罗络兮,恒赤城之盘纡。
琼台方古郁以出没兮,聚仙佛之所庐。
东海之嵬岸兮,架金梁之凌虚。
裒灵修之播迁兮,来仙伯以导舆。
赤子兮如鱼,纷望思兮鼎湖。
嗟山川其如昨兮,眇风景其愁予。
望海屋兮渠渠,挽飞飙兮以为车。
上下风雨兮出入太初,下视弱水兮黄尘满区。
仙耶释耶?吾不知何谁兮,羌从汝兮归诸。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壮丽的山河,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提到东山的环绕和赤城的巍峨,琼台的古老与隐秘,都是对仙境的描绘。东海的岸边架起金色的桥梁,寓意着通往理想的道路。诗人在此之间感受到灵气的流动,期盼能有仙人引导自己。面对广阔的自然,诗人感到渺小和无奈,仿佛自己是如鱼般的赤子,只能在思念中徘徊。最后,诗人对山川的感叹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
杨维桢,元代诗人、书法家,生于元英宗时期,生活在朝代变迁之际。他以诗歌和书法而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表现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方丈室辞》写于他隐居之时,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诗中蕴含了浓厚的道教思想,表达了对仙境的渴望与对人生的感悟。
《方丈室辞》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浪漫色彩的诗作,杨维桢通过瑰丽的自然景观,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生活状态。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东万山”“琼台”“赤城”等,构建起一个仙境般的画面。诗人将自然与心灵的追求紧密相连,展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渴望。
在诗中,诗人通过对山川美景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于生命的感慨。他如同“赤子”般纯真,渴望着心灵的自由与解脱。尤其是“挽飞飙兮以为车”的句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犹如驾驭风的自由人。
然而,诗的最后一部分却流露出一丝无奈与迷茫。面对浩瀚的自然与人世的纷扰,诗人不禁发出“仙耶释耶?吾不知何谁”的感叹,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困惑。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美的享受,还有哲理的启迪。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通过对山水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对自由与超脱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的无奈与迷惘。
诗中提到的“琼台”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理想与高洁
C. 战争
诗人将自己比作“赤子”,意在表达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对理想的渴望
C. 对世俗的厌倦
诗的最后一句“羌从汝兮归诸”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望?
A. 财富
B. 理想境界
C. 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