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4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44:26
老老山僧不下阶,双眉恰似雪分开。世人若问枯松树,我作沙弥亲见栽。
这位年迈的山僧不愿走下台阶,他的双眉如同雪花般分开。世人如果想询问枯松树的来历,我就是那位亲手栽种它的沙弥。
“沙弥”是佛教中未满十岁的年轻僧人,通常负责寺院的日常事务和学习基础的教义。这一身份反映了诗人的谦逊,以及对宗教生活的忠诚与热爱。
作者介绍:赵彦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受到后世推崇。其诗常蕴含哲理,体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赵彦端隐居山林之时,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宗教的感悟。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隐逸的山僧形象,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老老山僧不下阶”便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表达了对外界纷扰的拒绝。这种情感在后面的描写中得到了深化,双眉似雪的形象不仅突显了老僧的清高,也隐喻了他内心的宁静和纯洁。接着,诗人通过“世人若问枯松树”的问句,转向了对外界的回应,揭示出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作为沙弥的自我认同。这种朴素而深刻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在宁静与哲理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哲理和精神追求。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山水自然之美,传达出一种隐逸生活的哲学,与赵彦端的作品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上更倾向于细腻和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