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翠微山居八首

《翠微山居八首》

时间: 2025-05-07 23:44:26

诗句

老老山僧不下阶,双眉恰似雪分开。

世人若问枯松树,我作沙弥亲见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44:26

原文展示:

老老山僧不下阶,双眉恰似雪分开。世人若问枯松树,我作沙弥亲见栽。

白话文翻译:

这位年迈的山僧不愿走下台阶,他的双眉如同雪花般分开。世人如果想询问枯松树的来历,我就是那位亲手栽种它的沙弥。

注释:

  • 老老:形容年老的样子,这里指山僧年事已高。
  • 山僧:指住在山中的僧人。
  • 不下阶:不愿意走下台阶,表示对外界的超然和隐逸。
  • 双眉:两道眉毛,这里形容其形态如雪。
  • 雪分开:形象地描绘了眉毛的形态。
  • 世人:指普通人,泛指大众。
  • 枯松树:指一种古老的松树,象征着岁月的沧桑。
  • 沙弥:年轻的僧人,未满规的和尚。

典故解析:

“沙弥”是佛教中未满十岁的年轻僧人,通常负责寺院的日常事务和学习基础的教义。这一身份反映了诗人的谦逊,以及对宗教生活的忠诚与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彦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受到后世推崇。其诗常蕴含哲理,体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赵彦端隐居山林之时,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宗教的感悟。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隐逸的山僧形象,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老老山僧不下阶”便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表达了对外界纷扰的拒绝。这种情感在后面的描写中得到了深化,双眉似雪的形象不仅突显了老僧的清高,也隐喻了他内心的宁静和纯洁。接着,诗人通过“世人若问枯松树”的问句,转向了对外界的回应,揭示出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作为沙弥的自我认同。这种朴素而深刻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在宁静与哲理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老老山僧不下阶”:描绘了老僧的形象,表现出他不愿意走下台阶,隐喻对尘世的超脱。
    • “双眉恰似雪分开”:形象地描写了老僧的眉毛,传达出一种清冷的气质。
    • “世人若问枯松树”:引入外界的声音,显示诗人对自然的关心。
    • “我作沙弥亲见栽”:用沙弥的身份强调了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双眉比作雪,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哲理和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 山僧:象征着超脱与宁静。
  • :象征纯洁与冷静。
  • 枯松:象征坚韧与岁月的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老老山僧”指的是: A. 年轻的僧人 B. 年老的僧人 C. 高僧 D. 游客
  2. “双眉恰似雪分开”中“雪”象征什么? A. 暖和 B. 干枯 C. 冷静与纯洁 D. 明亮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山水自然之美,传达出一种隐逸生活的哲学,与赵彦端的作品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上更倾向于细腻和柔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学术文章与评论。

相关查询

鹊桥仙·银潢濯月 鹊桥仙·馀霞散绮 鹊桥仙(赠蛰子沙道昭) 鹊桥仙 鹊桥仙 鹊桥仙(赠鹭鸾) 鹊桥仙·月胧星淡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二十六 望江南 其五 答碧梧姊五忆诗 望江南 其一 杏花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显山露水 卤字旁的字 神气扬扬 貀喧 文武全才 拄撑 神龙失势 音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高字旁的字 民史 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先计后战 初程 挨三顶五 草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