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小重山 题东川

《小重山 题东川》

时间: 2025-07-31 05:57:21

诗句

绿涨粼粼接碧空,可人鱼鸟境、著闲翁。

蓬莱只在海山东,烟霞迥、杖履任从容。

无分学屠龙,有时移短棹、泛春风。

归来篷底夕阳红,同酒伴、烂醉水云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5:57:21

原文展示:

《小重山 题东川》
作者: 陈如纶 〔明代〕

绿涨粼粼接碧空,
可人鱼鸟境著闲翁。
蓬莱只在海山东,
烟霞迥杖履任从容。
无分学屠龙,
有时移短棹泛春风。
归来篷底夕阳红,
同酒伴烂醉水云中。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绿意盎然的水面与碧蓝的天空相接,
人们可以在这里悠闲地欣赏鱼鸟的美景。
蓬莱仙境只在海山东边,
烟霞缭绕,任我携杖漫步其间。
我无意向他人求学屠龙之术,
有时只想划着小舟,随春风而行。
归来的时候,船篷下夕阳洒下红光,
与友人共饮,醉卧在水云之间。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涨粼粼:形容水波荡漾,绿意盎然。
  • 可人:指令人喜爱、让人愉悦的人或景。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生活。
  • 烟霞:指迷蒙的云雾,常用来描绘仙境的美。
  • 屠龙:比喻追求高难度的理想或目标。
  • 短棹:指短桨,暗指轻松休闲的生活方式。
  • 烂醉:形容醉得酩酊大醉的状态。

典故解析:

  • 蓬莱:源自中国古代神话,蓬莱为仙境,象征不朽的追求。
  • 学屠龙:出自《封神演义》,象征追求高尚的理想和目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如纶,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其诗风清新洒脱,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游历东川时,受到自然美景的启发,表达了对恬淡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小重山 题东川》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文情怀的山水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东川的美丽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绿涨粼粼接碧空”,描绘了水面与天空的交融,给人以清新的感受,仿佛置身于画卷之中。接着,诗人提到“可人鱼鸟境著闲翁”,将自然与人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

“蓬莱只在海山东”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蓬莱的意象象征着超脱世俗的美好愿景。接下来的“烟霞迥杖履任从容”,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仿佛在描绘一个悠闲的仙人形象,随意地漫步于烟霞之间。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无分学屠龙”,表明他并不追求那些高深的技艺,而是更愿意享受眼前的宁静与美好,体现出一种对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结尾“同酒伴烂醉水云中”,则以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结束,诗人和友人共饮的场景,显得温馨而亲切,体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充满了哲理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涨粼粼接碧空:描绘了水面荡漾,绿意盎然,与天空相连的美景。
  • 可人鱼鸟境著闲翁:人们在这里悠闲地欣赏美丽的鱼鸟景象。
  • 蓬莱只在海山东:理想中的仙境仅在海山东边。
  • 烟霞迥杖履任从容:在烟霞缭绕的地方,任意行走,心情从容自在。
  • 无分学屠龙:不在乎追求高难度的目标。
  • 有时移短棹泛春风:偶尔划着小船,享受春风的轻松。
  • 归来篷底夕阳红:归来时,看见船篷下的夕阳映红。
  • 同酒伴烂醉水云中:与朋友共饮,醉卧在水云之间,尽享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东川的美景比作蓬莱仙境,赋予了自然以神秘的色彩。
  • 对仗:如“烟霞迥杖履任从容”,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蓬莱:象征理想与美好。
  • 烟霞:象征自然的迷人魅力。
  • 短棹:象征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 夕阳红:象征温暖与宁静的晚年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涨粼粼”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荒凉的沙滩
    • B. 水面荡漾的美丽景象
    • C. 繁华的城市
  2. “蓬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的境界
    • C. 忧愁
  3. 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态度是:

    • A. 渴望
    • B. 淡泊
    • C. 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水之美,展现自然与人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比较陈如纶的《小重山 题东川》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前者更侧重于人对自然的享受与理想生活的追求,而后者则强调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山水诗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秦梦诗三首 其一 答殷尧藩赠罢泾源记室 虎丘山真娘墓 村居 三韵杂咏七首 三韵杂咏七首 三韵杂咏七首 三韵杂咏七首 三韵杂咏七首 三韵杂咏七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令芳 齒字旁的字 湖结尾的成语 劈开头的成语 丘园 瓦字旁的字 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鹵字旁的字 魁旷 火字旁的字 审鞫 革字旁的字 鹬蚌相争 捻捻昵昵 白水盟心 包含咄的成语 冤如巷伯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七返灵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