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三韵杂咏七首

《三韵杂咏七首》

时间: 2025-04-27 14:56:55

诗句

鹭白固匪珍,邪墨亦非贵。

使其色相反,人皆竞称瑞。

世情惟尚奇,在理则为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6:55

原文展示

三韵杂咏七首
作者: 李若川

鹭白固匪珍,邪墨亦非贵。
使其色相反,人皆竞称瑞。
世情惟尚奇,在理则为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观念,即事物的价值不在于其表面颜色或外观,而在于其实质。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常常追求奇特的事物,而忽视了事物本身的道理和价值。即便是看似珍贵的事物,也可能只是虚有其表。


注释

  • 鹭白:指的是白鹭,白色的鸟,通常被视为美丽的象征。
  • 邪墨:指的是墨色,形容为邪恶或不正之色。
  • :吉祥的象征,通常与好运相联系。
  • 世情:社会风气、人情世故。

典故解析

在古代诗词中,白色常常象征着纯洁和吉祥,而黑色则被视为不吉利。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颜色的对立来表达对世俗价值观的批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若川,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在宋代,社会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兴盛,但也伴随着对物质的追求与浮华的风气。李若川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试图通过自己的诗歌提醒人们关注事物的内在价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切入,探讨了世俗社会中对事物价值的误解。诗的开头以“鹭白”和“邪墨”这两个鲜明的对比开始,白鹭的清白与黑色的邪恶形成强烈的对照,暗示了外表的珍贵与真正价值的关系。接下来的“使其色相反,人皆竞称瑞”,则进一步揭示了人们对事物表象的追逐,表现出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迷信与盲目。这种追求奇特的风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病态心理。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深刻,通过色彩的象征,引导读者思考何为真正的价值。诗中的“世情惟尚奇,在理则为蔽”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令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哲学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鹭白固匪珍:白鹭虽然美丽,但并不一定珍贵,强调外表的虚妄。
    2. 邪墨亦非贵:黑色虽然被认为不吉,但也并不意味着它更有价值。
    3. 使其色相反:如果将事物的颜色颠倒,外在的价值会被重新审视。
    4. 人皆竞称瑞:人们却依然争相追捧那些表面华丽的事物。
    5. 世情惟尚奇:社会上流行追求奇特事物的风气。
    6. 在理则为蔽:这种追求实际上是对理智的遮蔽。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鹭白与邪墨形成强烈对比,强调外在与内在的不同。
    • 反讽:对世俗追求奇特的讽刺,揭示了人们的盲目。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外表与内在价值的关系,批判了社会对表象的过度追求,强调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白鹭:象征纯洁、吉祥,但并不一定珍贵。
  • 黑墨:代表邪恶、阴暗的事物,暗示对社会不公的反思。
  • :象征好运,反映人们对奇特事物的迷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鹭”象征什么?

    • A. 珍贵
    • B. 纯洁
    • C. 邪恶
    • D. 奇特
  2. 填空题:诗中提到“世情惟尚奇”,这句话的意思是__

  3. 判断题: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社会的奇特事物。(对/错)

答案

  1. B
  2. 社会上流行追求奇特事物的风气。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诗中常常以自然为背景,表达隐逸的情怀,而李若川侧重于社会现象的批判,二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通论》
  • 《李若川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探春慢 寒角 探春慢 河豚 探春慢•孙无言徵刻予词于扬州,遥有此寄 探春慢 桃花 探春慢 探春慢 探春慢 山城坐守,云物皆秋,触绪成歌,渺兮予怀。依白石声韵 探春慢 次赵饮谷韵 探春慢 家子桢同年西泠采绿图 探春慢 闻白云梅花盛开侧笠负壶寻行三五里不见徘徊云水间久之黯然而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字旁的字 怡然自得 言听谋决 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酒罐子 强弓劲弩 鸡鸣壶 侵暴 黽字旁的字 四海承平 文字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和风细雨 包含鸬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滔的成语 鞋杯 黍字旁的字 推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