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5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7:41
《虞美人(赠富季申别)》
作者: 李弥逊
年年江上清秋节,
酉戋面分霜月。
不堪对月已伤离,
那更梅花开后海棠时。
剑溪难驻仙游路,
直上云霄去。
藕花恰莫碍行舟,
要趁潮头八月到扬州。
每年在江边迎来清秋时节,
酉时月光照耀着霜白的夜幕。
面对明月,心中已然伤感离别,
何况梅花盛开之际,海棠花也已时至。
剑溪的水流无法停留在仙游的路途,
我将直上云霄,飞向天际。
莲花的开放不应阻碍我的行舟,
我必须把握潮头,八月时节赶到扬州。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主要以词作见长,作品多表达对故乡、友人的思念及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创作于李弥逊赠别好友富季申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的眷恋。
李弥逊的《虞美人(赠富季申别)》是一首蕴含深情的离别诗。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江边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伤感的氛围。首句“年年江上清秋节”开篇即点出时节,给人以时间流逝的感觉。在这个时节,月亮的明亮和霜的清冷更是加深了离别的苦涩。接下来的“不堪对月已伤离”,则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明月时的伤感与无奈,情感真挚而细腻。
诗人运用了梅花与海棠的意象,既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暗含了离别的苦楚。梅花的开放与海棠的时节交替,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无常,让人感受到时间的不可逆转。接下来的“剑溪难驻仙游路”,更是将离别的痛苦与追求理想的渴望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两句“藕花恰莫碍行舟,要趁潮头八月到扬州”,则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坚定的决心,强调了把握时机的重要性。整首诗在情感上起伏跌宕,意象丰富,既有对离别的感伤,又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的深邃思考与艺术才华。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江景和离别的情感,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无常,以及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理想的追求。
李弥逊的《虞美人》是哪一代的作品?
诗中提到的“剑溪”象征什么?
“要趁潮头八月到扬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