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儿牧牛

《儿牧牛》

时间: 2025-05-10 04:18:46

诗句

儿牧牛,丰林清润纵尔游。

长鞭短策莫轻举,从渠饮啮饱即休。

老幼年年仰衣食,耕种田园藉牛力。

早夜单衣自饭之,只恐春来或牛瘠。

日日丁宁语牧儿,老翁饷尔当及时。

笼禽吹笛任相学,慎勿将牛尝苦之。

牛不耕田廪无粟,淮上三年食人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18:46

原文展示:

儿牧牛
作者: 吴志淳 〔明代〕

儿牧牛,丰林清润纵尔游。
长鞭短策莫轻举,从渠饮啮饱即休。
老幼年年仰衣食,耕种田园藉牛力。
早夜单衣自饭之,只恐春来或牛瘠。
日日丁宁语牧儿,老翁饷尔当及时。
笼禽吹笛任相学,慎勿将牛尝苦之。
牛不耕田廪无粟,淮上三年食人肉。

白话文翻译:

小孩在牧牛,丰林清润,任你游玩。
长鞭和短策不要轻易挥动,牛喝水吃草饱了就休息。
老年人和年轻人年年依靠牛来吃穿,
耕作田地全靠牛的力量。
早晚只穿单衣,自己吃饭,
只怕春天来时牛瘦弱。
天天叮嘱牧童,老翁及时给你食物。
笼中的鸟儿吹笛子随便学,
一定不要让牛受苦。
牛不耕田粮仓就没有粮食,
淮河上三年吃人肉。

注释:

  • 丰林: 繁茂的森林。
  • 长鞭短策: 用于驱赶牛的工具,长鞭是长杆,短策是小棍。
  • 仰衣食: 依靠牛来获得衣食。
  • 丁宁: 细心叮嘱。
  • 牛瘠: 牛瘦弱。
  • 廪无粟: 粮仓没有粮食。
  • 淮上三年食人肉: 指淮河流域因饥荒而发生人吃人的悲惨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志淳是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他关注社会民生,常以平民视角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农民对牛的重要依赖,表达了对勤劳耕作的尊重以及对自然和动物的关爱。在那个时代,牛是耕作的主要力量,诗人通过描绘牧牛的场景,展示了农民的辛劳与生活的艰难。

诗歌鉴赏:

《儿牧牛》通过简单的儿童牧牛场景,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诗中不仅有对牛的关爱,更有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注。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儿童在丰林间放牧的悠闲情景,展现出自然的美好和宁静。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对生活的思考,强调了牛在农田耕作中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们对农业生产的依赖。

诗中“老幼年年仰衣食,耕种田园藉牛力”这一句,深刻反映了农民家庭的生存状态,牛不仅是生产力的象征,更是家庭经济的支柱。诗人用“早夜单衣自饭之,只恐春来或牛瘠”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忧虑,反映了农民在自然和经济双重压力下的艰辛。

最后,诗中提到的“淮上三年食人肉”,则是对饥荒的控诉,警示人们要珍惜牛的劳动成果,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以及对人道主义的呼唤。整首诗在如画的乡村风景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儿牧牛,丰林清润纵尔游。
    描述了小孩在丰林中放牧牛,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2. 长鞭短策莫轻举,从渠饮啮饱即休。
    提醒牧童不要轻易挥动工具,牛喝水吃草后可以休息。

  3. 老幼年年仰衣食,耕种田园藉牛力。
    强调全家人都依赖牛来获得生活,表现出牛的重要性。

  4. 早夜单衣自饭之,只恐春来或牛瘠。
    描绘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唯恐春天来时牛会瘦弱。

  5. 日日丁宁语牧儿,老翁饷尔当及时。
    表达了老人对牧童的关心,及时提供食物。

  6. 笼禽吹笛任相学,慎勿将牛尝苦之。
    提到放鸟学习音乐,警告不要让牛受苦。

  7. 牛不耕田廪无粟,淮上三年食人肉。
    最后警示牛的重要性,若没有牛,就会面临饥荒的悲惨局面。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牛比作农民生活的支柱,突显牛的重要性。
  • 拟人: 牛被赋予了饮水和吃草的行为,增加了情感的投入。
  • 对仗: “早夜单衣自饭之”与“只恐春来或牛瘠”形成对比,增强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明代农民的辛劳与对牛的依赖,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揭示了社会贫困与饥荒的严峻现实,表达了对人道主义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着辛勤劳作与生存的希望。
  • 丰林: 代表自然的富饶与美好。
  • 单衣: 体现农民生活的艰辛和困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牛”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劳动
    • C. 娱乐
    • D. 旅行
  2. 诗人对牧童的叮嘱是出于什么原因?

    • A. 保护牛
    • B. 学习音乐
    • C. 玩耍
    • D. 逃避责任
  3. “淮上三年食人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 A. 丰收的喜悦
    • B. 饥荒的悲惨
    • C. 和平的生活
    • D. 旅游的乐趣

答案:

  1. B. 劳动
  2. A. 保护牛
  3. B. 饥荒的悲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关注农民生活与自然的关系。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描绘了乡村自然的美丽与人们的生存状态。

诗词对比:

  • 赞美农村生活的《春晓》与反映艰辛的《儿牧牛》形成鲜明对比,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人研究》
  2. 《古诗鉴赏辞典》
  3. 《中国古代农业与社会》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谒舜庙 九日扶侍桂坞登高 九日同王张二山人登白塔台书怀 九日向晚西山麓茗坐记散释所语 其二 九日州扭垒中闻吴思恩驻南海堡不得相见奉柬一首 九日述怀写寄余秦袁陆诸乡先达 九日 其一 九日登高翠微亭分韵得满字 九日龙山之集 九日同载园刺史瑕邱登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赵的词语有哪些 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寸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一时之标 疢如疾首 牛字旁的字 千金弊帚 包含染的成语 歧杂 塞维勒的理发师 视疾 鼓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自字旁的字 三尺童蒙 缅隔 瓦解冰消 隆情盛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