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0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9:31
游善权山留题三首 其三 寺后湫水
作者: 陈克 〔宋代〕
冈峦谁穿空,脉液互吞吐。
凭虚倚翠岩,发地涵潼乳。
哀弦响崖寺,清镜照林坞。
萦坻骤曲折,啮石犹飞舞。
津涯浩无穷,神怪传自古。
参差见坤轴,晃荡连水府。
微生寄荒绝,多病厌咸苦。
永怀宅清泠,戮力事农圃。
青秧渐出水,紫笋新过雨。
无惭种秫陶,更似煎茶羽。
这首诗描绘了山川与水流的壮丽景色。山峦在空中穿行,水流交汇吐纳;我倚靠着翠绿的山岩,源头的泉水如同乳汁般涌出。寺庙里哀伤的琴声在山崖间回响,清澈的水面如同明镜,映照着树林的深处。蜿蜒的水流曲折而行,水波拍击着岩石,仿佛在翩翩起舞。河岸浩瀚无边,传说中的神怪自古流传;山水相间,仿佛看见了大地的轴心,水府摇曳不定。微生寄居在荒凉之地,因病痛而厌倦了世间的苦难。我心中永怀清幽的家园,努力耕作自己的田地。青秧渐渐从水中冒出,紫色的竹笋刚刚经历雨水的滋润。对此,我种下禾苗毫不感到羞愧,甚至更像是煎茶的轻盈羽毛。
作者介绍:
陈克,字和之,号竹山,宋代诗人,生于晚唐时期,知名于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世间苦难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游历善权山时,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交织,寄托了他对理想田园生活的向往。
《游善权山留题三首 其三 寺后湫水》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厚的情感。诗中不仅描绘了山水的美丽景色,还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首先,开头的“冈峦谁穿空,脉液互吞吐”,便引入了自然的壮丽与生机,展现了水流与山脉相互交融的画面。接着通过“凭虚倚翠岩,发地涵潼乳”,表现了泉水的清甜与生命的源泉,给人以清新之感。
诗中“哀弦响崖寺,清镜照林坞”一句,琴声的悲凉与水面如镜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隐含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考。整体来看,诗的意象丰富,情感深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反思。最后,通过描绘种植的场景,诗人表达了不畏艰难、努力耕作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他对理想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努力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比如“发地涵潼乳”形象地描绘了泉水的滋养;“啮石犹飞舞”则赋予了水波以生命力,展现了自然的灵动。
主题思想:
全诗以山水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苦难生活的反思,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与生活的执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冈峦谁穿空”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清镜照林坞”中的“清镜”指的是什么?
诗中诗人对农业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陈克的诗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孤独与宁静的情感。两者都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