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何伯言画

《何伯言画》

时间: 2025-07-27 21:35:33

诗句

何子画山心极苦,不画山林画其趣。

不知此绢厚几许,隐隐深入疑有路。

去年持此干贵权,数幅得官仍得钱。

平民常产卖有尽,笔端有产无穷年。

而今东绢知何数,不为水墨为襦裤。

我怜何子老更痴,平民皆饱汝独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35:33

原文展示:

何子画山心极苦,不画山林画其趣。
不知此绢厚几许,隐隐深入疑有路。
去年持此干贵权,数幅得官仍得钱。
平民常产卖有尽,笔端有产无穷年。
而今东绢知何数,不为水墨为襦裤。
我怜何子老更痴,平民皆饱汝独饥。

白话文翻译:

何伯言画山的内心十分苦闷,他不画山林,却只画其中的趣味。
不知道这幅绢的厚度有多深,隐约中似乎还有条路深入。
去年他将此画拿去给权贵,得到了数幅官职和金钱。
平民的作品常常在市场上卖完,唯有他的笔下作品,却源源不断。
如今东绢的数量又有多少呢?不再是水墨画,而是做成衣服了。
我怜悯何伯言,年纪渐老却更加痴迷,平民都已饱食,而他却依旧饥饿。

注释:

  • 何子:指何伯言,诗中的画家。
  • 画山心:指对山水的描绘和内心的情感。
  • :一种细腻的丝织物,诗中用来比喻画作的载体。
  • 干贵权:指拿画去给当权者。
  • 东绢:这里可能是指一种名贵的绢布或某种绘画材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克,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性、命运的思考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诗人通过对何伯言的描绘,表达了对艺术创作与生计之间矛盾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艺术家的冷漠和对金钱的追求。

诗歌鉴赏:

《何伯言画》是一首充满对比与反思的诗,诗人陈克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艺术创作的艰辛,还揭示了社会对艺术家的忽视与冷漠。何伯言作为一个画家,他的内心充满苦闷,尽管他拥有了权贵的认可和金钱,但他所追求的艺术价值与生计之间始终存在着裂缝。诗中“平民常产卖有尽,笔端有产无穷年”一句,揭示了尽管普通人可以通过出售作品谋生,而何伯言却因其艺术追求而陷入更深的困境。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对何伯言的怜悯之情愈发明显,既是对他个人命运的惋惜,也是对整个社会现状的批判。何伯言的“痴迷”与平民的“饱食”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艺术对于生存的牺牲与无奈,也引发读者对艺术价值的深思。整首诗在抒发情感的同时,也对社会、艺术与个人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子画山心极苦:何伯言内心的苦闷在于对艺术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
  2. 不画山林画其趣:他并不单纯描绘自然,而是关注其内在的趣味。
  3. 不知此绢厚几许:对自己画作的价值及其深度感到迷茫。
  4. 隐隐深入疑有路:似乎有条路在前,但又不确定。
  5. 去年持此干贵权:过去拿画去给权贵,得到了认可与物质回报。
  6. 数幅得官仍得钱:通过画作得到了官职和金钱。
  7. 平民常产卖有尽:普通人的作品往往是短暂的,容易卖完。
  8. 笔端有产无穷年:而他的创作则似乎是永无止境的。
  9. 而今东绢知何数:如今这幅画的绢布数量又有多少呢?
  10. 不为水墨为襦裤:如今不再为艺术,而是变成了日常物品。
  11. 我怜何子老更痴:我对何伯言的老年痴迷感到怜悯。
  12. 平民皆饱汝独饥:平民过得很好,而他却仍然饥饿。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何伯言与普通人的对比,突显其悲剧色彩。
  • 隐喻:绢布与作品的关系,暗示艺术的价值与物质的关系。
  • 拟人:将艺术创作赋予生命,表现其深厚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何伯言的生活状态,探讨了艺术创作与生计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艺术家的同情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传达了对艺术价值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与艺术的灵感源泉。
  • :代表艺术创作的载体,承载着艺术家的心血。
  • 权贵:反映社会对艺术的商业化和功利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何伯言的内心感受是什么?

    • A. 快乐
    • B. 苦闷
    • C. 无所谓
  2. 诗中提到的“平民”与何伯言的处境有什么不同?

    • A. 都很富裕
    • B. 平民生活富足,何伯言却饥饿
    • C. 两者无差
  3.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描绘山水
    • B. 反映艺术与现实的矛盾
    • C. 表达对权贵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克的《何伯言画》更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了对艺术家生存状态的关注,而李白则更多表现豪情与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

相关查询

感旧六首 其三 幽事绝句 初夏 丰城高安之间憩民家景趣幽邃为之慨然怀归 舟出下牢关 清都行 夜意 幽栖 石帆夏日 夜坐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奇珍异玩 包含购的词语有哪些 辵字旁的字 阘懦 巳字旁的字 飒沓 折文旁的字 陶熔鼓铸 寖失 泥猪疥狗 赁耳佣目 音字旁的字 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并塞 县市 身字旁的字 畸形发展 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