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4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2:21
次韵济川西山避暑
作者: 钱绅 〔宋代〕
西山蕴灵异,九曲面崚嶒。
泉石漱鸣玉,松萝挂古藤。
势雄掀宇宙,地大压丘陵。
日永清阴覆,朝来爽气澄。
幽寻嘉赏致,结客避歊蒸。
散发喧畦畛,支颐倦蹑登。
武陵百虑释,丹列远思凝。
度樾追遐景,煎茶忆若冰。
土芝青削玉,琬液绿如渑。
霜气连苍昊,冰威铄钝蝇。
心酣醒复醉,意适寝还兴。
蜗角徒争触,蜂腰谩逞能。
缨尘心自濯,松韵响无明。
自廓倚天剑,愁无繫日绳。
舒怀高达士,得趣鄙山僧。
云态几相挽,禽音似许应。
岚姿浑欲滴,秋色渐相矜。
籧笛凉余思,衾裯乐未曾。
虚闲消毒螫,放旷屏牵仍。
高兴无时尽,何辞兴再乘。
西山蕴藏着灵异的景象,曲折的山路如同崚嶒的阶梯。泉水和岩石碰撞发出悦耳的声音,古藤上挂满了松萝。它的气势雄伟,可以掀动天地,辽阔的地面压迫着丘陵。阳光洒在大地上,清爽的阴影笼罩着四周,早晨的空气清新而澄澈。幽静的寻访带来了美好的赏心悦目,结伴的宾客在这里避暑避湿。放下头发,闲散地在田畦中游荡,倚着手肘感到疲倦,缓缓地登高。武陵的百般思虑在此释然,远方的思绪在此凝聚。穿过树荫追寻远景,煎茶时回忆起似冰的清凉。大地的芝草如同削成的玉石,碧绿的液体如同清水。霜气与苍穹相连,冰冷的威势可以融化钝重的苍蝇。心情酣畅时醒来又感到醉意,意趣恰好时又想入睡。蜗牛角徒然争着触碰,蜜蜂的细腰无谓地显露才能。缨带尘埃心自洗涤,松树的韵律声响无明。自我在天剑旁倚靠,愁苦无以系住日子。舒展心情的高士,得到了鄙陋山僧的趣味。云的形态几乎要相牵引,鸟的声音似乎在回应。山岚的姿态仿佛要滴落,秋色渐渐显出矜持。笛声悠扬带来凉意,床上被褥的乐趣未曾消逝。虚闲中消散了毒螫,放松心情抛却羁绊。高兴无时无刻,何必辞去再乘兴。
作者介绍:钱绅,字宗道,号梅溪,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夏季,钱绅选择在西山避暑,旨在抒发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愉悦,表达高洁的情操与闲适的生活态度。
《次韵济川西山避暑》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自然的美好,以及人们在自然中获得的心灵宁静。诗中描绘了西山的灵异景象,泉石的清响与松萝的缠绕,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尤其是“日永清阴覆,朝来爽气澄”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晨曦中清新的空气和阴凉的环境,让人感受到避暑的舒适。
诗的结构错落有致,前半部分描绘自然景象,后半部分则转向人的内心世界,表现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通过“武陵百虑释,丹列远思凝”可以看出,作者在自然的怀抱中放下了繁杂的思虑,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热爱,以及在山水间获得的心灵自由,展示了宋代文人追求高洁、闲适生活的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蜗角徒争触”用拟人化的方式描绘微小的争执,增强了诗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以及在自然中获得的宁静与自由,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高洁生活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钱绅的《次韵济川西山避暑》主要描绘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武陵”是指:
诗中“蜗角徒争触,蜂腰谩逞能”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