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3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32:46
祝英台近(木稚)
作者: 张潞 〔宋代〕
宝熏浓,云幄重,琼叶丽金蕊。
黛绿蜂黄,秋态未憔悴。
绣帘深院黄昏,着香无处,人欲睡为花重起。
月如水。别有天外楼台,玲珑异尘世。
翠袖生寒,祗欠素娥倚。
何如倩取西风,吹将归去,为添在广寒宫里。
诗中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宝熏香气浓郁,云彩如幔,琼叶与金蕊交相辉映。色彩斑斓的景象中,虽然秋天已至,但万物仍显得生机盎然。深院中的绣帘在黄昏时分,香气无处可寻,让人感到困倦,犹如花一般沉重。月光如水般洒下,宛如天外的楼台,似乎与尘世隔绝。微风拂过,带来一丝寒意,正好缺少了那位素娥的倚靠。最后,诗人希望能借西风将自己送回广寒宫,增添那里的美好。
作者介绍:张潞,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多受南宋词风影响,具有婉约细腻的特点。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对秋天的感怀以及对月亮、嫦娥等传统文化元素的赞美,反映出当时士人的情感寄托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祝英台近(木稚)》是一首典雅的古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秋天的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开篇的“宝熏浓,云幄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浓郁的香气和厚重的云层形成了一个温馨而又梦幻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黛绿蜂黄,秋态未憔悴”来表现秋天的生机,虽然季节已变,但自然依然充满活力。
而“绣帘深院黄昏”则是转折,诗人感受到的困倦与无处可寻的香气,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诗人在月光的映照下,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别有天外楼台,玲珑异尘世”,仿佛在寻求一种脱离尘世的理想生活。
最后,诗人以“何如倩取西风”结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渴望能够回到那美好的月宫,享受宁静与美丽。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流露出深厚的情感,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宝熏浓,云幄重”中的“云幄”指的是:
A. 云彩的帷帐
B. 雨水的滴落
C. 风的吹拂
D. 星星的闪烁
诗中提到的“素娥”是指:
A. 仙女
B. 嫦娥
C. 织女
D. 西王母
诗人希望借助什么返回广寒宫?
A. 东风
B. 西风
C. 南风
D. 北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