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3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39:30
作者:辛弃疾 〔宋代〕
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
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
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迎肃。
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
风采妙,凝冰玉。
诗句好,余膏馥。
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
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
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在这两道峡谷中,巍峨的山岩耸立,问谁人曾在这里建过清风的旧居?
眼前满是来去飞舞的鸟儿,涧水红叶映衬着青山绿树。
世间再无可以让我傲视的人,门前的客人也不应冷落。
唯恐在这凄凉的时刻没有人作伴,不如多种些竹子。
风采如同凝结的冰玉,诗句如同芬芳的余香。
感叹如今的人物,似乎只需一位才足够。
人如同秋天的鸿雁,无处可栖,事情如同飞射的弹丸,须得圆满成熟。
笑你这位朋友,既陪酒又陪歌,正是春天的曲调。
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与诗人,生于1140年,卒于1207年。他以豪放的词风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而著称。
创作背景: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势衰弱,北方金国的压迫让他倍感忧虑。他的诗词常反映对国家的忧虑、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友人的珍重。
这首《满江红》通过描绘峡谷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开头的“问谁占清风旧筑”不仅引入了自然美景,也象征着对过往的追忆。接着,诗人通过对鸟去鸟来的描写,体现了生活的无常与变化。诗中“世上无人供笑傲”则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孤独感。尽管如此,诗人仍希望在凄凉的时刻能够种下竹子,以求得一份宁静的陪伴。诗的结尾部分,通过“秋鸿”和“阳春曲”的对比,展示了人生的无常、快乐与忧愁并存的哲理,情感深邃而复杂,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