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时间: 2025-04-30 15:17:14

诗句

天竺古浮屠,孤云一鸟径。

去天真尺五,峻步欲乘兴。

石壁半空立,略彴引危嶝。

山底禽衔花,石罅僧入定。

请从三昧起,林外有疏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7:14

原文展示: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天竺古浮屠,孤云一鸟径。
去天真尺五,峻步欲乘兴。
石壁半空立,略彴引危嶝。
山底禽衔花,石罅僧入定。
请从三昧起,林外有疏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同伴在西湖游玩的情景。开篇提到天竺寺的古塔,孤云和飞鸟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清幽的意境。接着描绘了山间的高峻步道,似乎正要借着这股兴致攀登至高处。接下来,石壁耸立,给人一种悬空的感觉,仿佛稍有不慎就会跌落。山底有鸟儿衔着花朵,而石缝中有僧人正在入定,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最后,作者请同伴一起从静谧的禅境中走出来,外面的林间隐隐传来磬声。


注释:

  • 天竺: 指的是古代印度,因其文化与佛教传入而闻名。
  • 浮屠: 指佛塔,这里指天竺寺的古塔。
  • 孤云: 独自漂浮的云,象征孤独与自由。
  • 三昧: 指一种深度的禅定状态。
  • 疏磬: 指敲打的磬声,清脆而悠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活跃于北宋时期。他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八月,正值西湖美景最为迷人之时,诗人与同舍的朋友一同游览,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山水景色的赞美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对西湖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体悟。诗的开头就以“天竺古浮屠”引出,神秘而高远,暗示了佛教文化的融入。接着通过“孤云一鸟径”描绘了空灵的环境,给人以悠然自得的感觉。诗中的“峻步欲乘兴”表明了作者的探索精神,渴望在自然中找到乐趣与灵感。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石壁半空立”和“山底禽衔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险峻与和谐并存的景象,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进入石缝中的僧人入定,更是将诗的意境推向了深邃的哲思。结尾“请从三昧起,林外有疏磬”,将人从静谧的禅境中拉回现实,暗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更是一种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竺古浮屠”: 引入了历史与文化背景,唤起对古代印度佛教文化的联想。
  2. “孤云一鸟径”: 描绘了空灵的自然,寓意孤独的心境。
  3. “去天真尺五”: 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高峰的渴望。
  4. “峻步欲乘兴”: 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
  5. “石壁半空立”: 形象地描绘了高耸的石壁,产生一种威严感。
  6. “略彴引危嶝”: 描述了攀爬的危险,增强了诗的紧张感。
  7. “山底禽衔花”: 细腻的描绘出自然生机,鸟儿传递着生命的气息。
  8. “石罅僧入定”: 体现了宁静的佛学氛围,进一步深化了禅意。
  9. “请从三昧起”: 邀请同伴回归现实,体现出人际间的温情。
  10. “林外有疏磬”: 余音绕梁的磬声,回归到自然的和谐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通过“孤云”和“禽衔花”展现自然的生动。
  • 对仗工整:如“峻步欲乘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意象叠加: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结合,形成深邃的意境。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自然的清幽与内心的宁静,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竺: 象征文化的深厚与神秘。
  • 孤云: 突出孤独和自在。
  • 浮屠: 代表智慧与信仰。
  • 石壁: 体现自然的壮丽与险峻。
  • 禽衔花: 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
  • 僧入定: 禅宗的宁静与超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关于“天竺”的描述,以下哪个是正确的? A. 中国古代名山
    B. 古代印度的佛教文化
    C. 现代城市
    D. 自然景观

  2. “孤云一鸟径”中的“孤云”象征什么? A. 大家团聚
    B. 自由与孤独
    C. 繁忙的生活
    D. 自然的和谐美

  3. 诗中提到的“石罅僧入定”,体现了哪种思想? A. 追求名利
    B. 追求内心的宁静
    C. 追求外在的享受
    D. 追求社交的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词对比: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更侧重于秋天的萧瑟与人生的感慨。
  •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通过晨曦中的景象,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然的赞美,但风格上更为明快。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大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莎行 中秋 踏莎行 其三 踏莎行 其三 踏莎行 仲春拟雁别燕 踏莎行 题“绿波春泛图” 踏莎行 踏莎行 踏莎行·扰龙 踏莎行(赠傀儡人刘师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肤受之诉 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滃滃翳翳 不足为据 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铁打江山 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韦字旁的字 龠字旁的字 以大恶细 先字旁的字 燕婢 刀鲚 后跟 疑似之间 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耂字旁的字 攴字旁的字 烟不出火不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