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7:14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天竺古浮屠,孤云一鸟径。
去天真尺五,峻步欲乘兴。
石壁半空立,略彴引危嶝。
山底禽衔花,石罅僧入定。
请从三昧起,林外有疏磬。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同伴在西湖游玩的情景。开篇提到天竺寺的古塔,孤云和飞鸟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清幽的意境。接着描绘了山间的高峻步道,似乎正要借着这股兴致攀登至高处。接下来,石壁耸立,给人一种悬空的感觉,仿佛稍有不慎就会跌落。山底有鸟儿衔着花朵,而石缝中有僧人正在入定,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最后,作者请同伴一起从静谧的禅境中走出来,外面的林间隐隐传来磬声。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活跃于北宋时期。他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八月,正值西湖美景最为迷人之时,诗人与同舍的朋友一同游览,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山水景色的赞美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充满了对西湖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体悟。诗的开头就以“天竺古浮屠”引出,神秘而高远,暗示了佛教文化的融入。接着通过“孤云一鸟径”描绘了空灵的环境,给人以悠然自得的感觉。诗中的“峻步欲乘兴”表明了作者的探索精神,渴望在自然中找到乐趣与灵感。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石壁半空立”和“山底禽衔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险峻与和谐并存的景象,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进入石缝中的僧人入定,更是将诗的意境推向了深邃的哲思。结尾“请从三昧起,林外有疏磬”,将人从静谧的禅境中拉回现实,暗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更是一种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自然的清幽与内心的宁静,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关于“天竺”的描述,以下哪个是正确的?
A. 中国古代名山
B. 古代印度的佛教文化
C. 现代城市
D. 自然景观
“孤云一鸟径”中的“孤云”象征什么?
A. 大家团聚
B. 自由与孤独
C. 繁忙的生活
D. 自然的和谐美
诗中提到的“石罅僧入定”,体现了哪种思想?
A. 追求名利
B. 追求内心的宁静
C. 追求外在的享受
D. 追求社交的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