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1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17:46
赐方教授诗 其三
四十虽闻不动心,
平生富贵岂能淫。
屡蒙论荐来天禄,
自负文章入翰林。
养望也须添白发,
观光仍遣教青衿。
河间好古嗟予慕,
多士从游爱子深。
四十岁虽已听闻仕途荣华,但我的内心并未动摇;
一生的富贵难以让我沉迷。
多次得到推荐,得以步入天子的门庭,
我自信于我的文章,进入翰林院。
追求名声也必然会添白发,
但即使如此,我依然愿意教导年轻人。
河间的古文化令我深感向往,
许多士人都喜爱与我的儿子交游深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蜀献王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抒情和咏史为主,常表达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蜀献王的诗风典雅,善于用古代典故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的中年时期,反映了他对个人仕途与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对后辈的期望与关怀。
这首诗从人生哲学的角度出发,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看法与自身价值的追求。开篇以“虽闻不动心”引出,表明尽管身处仕途,经历了声名的追逐,但内心始终保持清醒与坚定。这种态度在古代文人中颇为珍贵,体现了他对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的重视。
接下来的“屡蒙论荐来天禄”,既表现出作者在仕途上的成就,也暗含了他对名誉的冷静和理智。此处,作者借用“天禄”这一典故,强调自己并不因荣华富贵而自满,反而保持谦逊的态度。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年轻人的关怀与期望,尤其是“观光仍遣教青衿”,表现出作者对教育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期盼。河间的古文化与多士交游的描写,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对士人的重视,表现出一种家国情怀。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传达了更为深远的文化和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和人文精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强调个人修养与道德情操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对教育与文化传承的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蜀献王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青衿”指的是什么?
A. 年轻的士人
B. 一种衣服
C. 老年人
诗中“屡蒙论荐来天禄”指什么?
A. 多次受到推荐,得到荣华富贵
B. 受到自然的恩赐
C. 受到朋友的帮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蜀献王与李白的作品都关注人生的哲理,但蜀献王更强调文化与教育,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由精神。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文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