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赵友同之松江 其二

《送赵友同之松江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4:11:14

诗句

我别松江几度秋,渚花汀草不胜愁。

京华送子松江去,梦落沧浪旧钓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1:14

原文展示:

我别松江几度秋,
渚花汀草不胜愁。
京华送子松江去,
梦落沧浪旧钓舟。

白话文翻译:

我离开松江已经好几个秋天,
水边的花和滩头的草让我无比忧愁。
在京城送别朋友前往松江,
梦中却恍惚回到了那旧时的钓鱼船上。

注释:

  • 松江:松江是今上海的一部分,历史上是重要的水乡。
  • :水边、沙洲。
  • 汀草:水边的草。
  • 京华:指京城,即北京。
  • 送子:送朋友。
  • 沧浪:指水波荡漾之意,这里指水域。

典故解析:

在古代诗词中,送别是常见的主题,常用“送子”来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与不舍。诗中提到的“钓舟”,可能与渔隐生活有关,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汝玉,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他的诗常常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天的送别场合中创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松江的自然景色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诗意。

诗歌鉴赏:

《送赵友同之松江 其二》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念的送别诗。诗的开头以“我别松江几度秋”引入,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作者与松江的深厚情感。这里的“几度秋”不仅是对时间的感慨,也是对季节变换的敏感,暗示着作者内心的忧愁。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渚花汀草不胜愁”的景象,水边的花草在秋风中显得更加凄凉,反映出作者的心情与自然景色的共鸣。此处的意象生动,充分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不舍。

“京华送子松江去”一句中,“京华”既指代繁华的京城,也暗含对友人的祝福与期许;而“梦落沧浪旧钓舟”则在结尾处将思绪引向美好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去简单生活的怀念。此时,梦境与现实交织,诗人在无尽的思念中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孤独与惆怅。

整个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将送别的场景生动展现,让读者感受到那份难以言喻的离愁。诗人在简单的文字中,传达出深厚的友谊和对生活的思考,是一首极具感染力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别松江几度秋:诗人离开松江已经经历了好几个秋天,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感慨。
  2. 渚花汀草不胜愁:水边的花草在秋天的凋零中,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忧愁。
  3. 京华送子松江去:在繁华的京城,送别朋友去松江,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
  4. 梦落沧浪旧钓舟:梦中回忆起曾经在水边钓鱼的情景,突显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渚花汀草”,形成了美丽的意象。
  • 比喻:用“梦落”比喻对过去的追忆。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生活与友谊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松江:象征着宁静和自然。
  • 渚花汀草:体现了自然美与忧愁的结合。
  • 京华:象征繁华和希望。
  • 旧钓舟:代表着往昔的简单生活与快乐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汝玉
    C. 杜甫

  2. “京华送子松江去”中的“京华”指的是哪个城市? A. 上海
    B. 北京
    C. 南京

  3. 诗中“渚花汀草不胜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王汝玉的这首诗均表现了对离别的感伤,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对兄弟情深的描绘,而王汝玉则更注重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两首诗在不同的情境中,展现出对情感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王汝玉诗集》

相关查询

好事近 好事近 其二 好事近 好事近 题清供图 好事近 吴江月夜 好事近 素描 好事近 题溪山一角 好事近 其二 好事近·华发一衰翁 好事近 军训行军次淮海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艮字旁的字 包含食的词语有哪些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多早 坐弦 不挠不屈 局结尾的成语 人字头的字 大山广川 悬壶行医 瞠目 简落狐狸 屮字旁的字 入字旁的字 览取 弓正 包含良的词语有哪些 鬯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